2020年二季度上海市重点行业主要进出口商品跟踪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0-07-27 点击率:5216
2020年二季度,随着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全球生产链、供应链受到较大冲击,国际贸易及其相关活动明显萎缩。6月23日,世界贸易组织发布《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预测2020年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量降幅将达到18.5%。随着中国企业复工复产的顺利进行,二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较一季度明显改善:中国出口(美元)同比增速为0.1%,环比提高13.5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速为-9.7%,环比下降6.8个百分点;货物贸易顺差总额为154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提高508亿美元。2020年二季度,上海市进出口8248.4亿元,已由一季度的同比下降3.9%转为正增长2.4%。由于全球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疫情蔓延持久性以及疫情冲击下各主要经济体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强对我国贸易的负面影响。
一、2020年二季度重点商品进出口概况
(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触底反弹,全球货物贸易需求疲软
受新冠疫情对全球生产活动的影响,几乎所有大宗商品品种在二季度初都跌至近期低点,随后在海外疫情常态化、经济数据边际向好以及中国需求率先复苏的影响下,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均有明显的反弹走势。而二季度国际农产品价格表现迥异,国际大豆价格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及中美局势不确定性影响,二季度由跌转升,同时全球大豆供需继续小幅收紧。另外,国内外玉米价格均一定程度上涨(国内二季度玉米价格涨幅高达11.97%),而小麦价格国内外下跌(国内二季度跌幅约2.84%)。同时,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货物贸易晴雨表》报告显示,全球货物贸易指数为87.6,低于上一季度发布的95.5,其中,汽车产品指数为79.7、出口订单指数为83.3、集装箱航运指数为88.5、空运指数为88等降幅较大,电子元件指数为94和农业原材料指数为95.7略显稳定,但各分项指数均低于趋势水平,世界各国为抑制疫情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从供需两侧均影响了全球大宗商品贸易需求。
(二)中国出口实现连续正增长,但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增速下滑
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好于预期,6月份出口、进口双双实现正增长。从季度看,在经历了一季度震荡后,二季度进出口有所回稳。今年二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7.67万亿元,同比下降0.2%,降幅较一季度收窄6.3个百分点。从月度看,自4月份起出口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6月进出口同比增长5.1%,其中出口增长4.3%,进口增长6.2%。但是,2020年二季度中国进口总额3.3万亿元,同比下降5.8%。其中,4月、5月进口同比增速为-14.2%和-16.7%,6月则转逆为正。分地区看,二季度除日本、中国台湾、巴西和印度外,中国从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增速均下滑。其中,从美国、欧盟、东盟、韩国、中国香港进口分别较上季度下降1.5、4.8、6.6、0.9和6.6个百分点,表面多数地区仍然还没有从疫情影响中全面复工复产。
(三)防疫物资、“宅经济”出口增长较快,纺织服装等消费品出口有所下降
4月以来,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升级,海外市场对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防疫物资需求激增。在此背景下,防疫物资出口成为中国出口新的增长点。据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1-5月口罩带动纺织品出口同比增长25.5%,医疗器械出口同比增长33%。如果扣除中药材及中式成药、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医疗仪器及器械的带动作用,4-5月出口增速将从零增长降至-4.2%。由于以下两个原因,中国成为全球防疫物资的主要来源国:一方面,疫情之前中国就是全球主要的医用防护服(HS6位编码621010)、口罩(HS6位编码630790)生产国。2018年,中国在这两类产品上的出口分别占到全球份额的46.5%、43.8%。另一方面,中国率先遏制疫情并有序复工复产。同时,“宅经济”消费提升带动笔记本电脑、手机出口分别增长9.1%、0.2%。但纺织服装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消费品出口1.5万亿元,下降1.4%,占比19.4%。
二、上海市二季度大宗商品进出口概况
(一)大宗商品进出口整体情况
2020年二季度,大宗商品进出口市场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全国大宗商品进出口额15734.6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0.11%,其中进口额10599.96亿元,占进出口总额74.94%,同比下降10.43%,出口额 3543.74亿元,同比下降9.15%。本季度上海市进出口大宗商品1302.75亿元,同比下降7.06%,其中出口额226.5亿元,同比下降9.79%,进口额1076.24亿元,同比下降6.47%,贸易逆差849.74亿元,同比下降5.54%。
资料来源:海关统计数据,以下图表同(特别标注除外)
(二)大宗商品细分领域概况
1.农产品进出口
(1)农产品进出口平稳增长,进口额增长幅度大于出口
2020年二季度,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市场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进出口总额4252.89亿元,同比增长18.23%,其中进口额2946.23亿元,同比增长27.02%,出口额增长幅度较小,仅提高了2.26%,贸易逆差增长了57.39%。
本季度上海农产品进出口市场增速较快,进出口总额达481.05亿元,同比增长24.33%。进口市场的增长远大于出口,贸易逆差418.58亿元,同比增长28.46%,进口总额449.82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93.5%,同比增长26.22%。虽然和进口相比,出口额同比增长仅为2.31%,但本季度农产品出口额比上季度增长了48.54%,说明随着我国新冠疫情得到进一步控制后,疫情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正在减小,农产品出口市场正逐渐恢复。
(2)主要农产品进口激增,出口波动较平稳
本季度,上海主要农产品进口呈现增长趋势,其中主要进口油子仁及果实、杂项子仁及果实、工业用或药用植物、稻草、秸杆及饲料等农产品112.59亿元,同比增长105.22%;肉类(包含杂碎)进口额为108.69亿元,同比增长70.85%。上海主要出口杂项食品5.73亿元,同比增长0.23%。与之相比的是,我国农产品总出口额增长较平稳,但是主要农产品出口额小幅度下降,其中水海产品、蔬菜出口额分别下降14.91%、3.13%。
(3)与主要贸易伙伴国贸易稳定增长,进口量增长幅度较大
2020年二季度,我国农产品主要出口国家(地区)为日本、韩国、中国香港、越南、印度尼西亚、美国等,与2019年二季度相比出口量波动较小,其中出口日本11.95亿千克,同比下降3.82%,出口韩国11.61亿千克,同比增长10.43%。进口量增长幅度较大,主要进口国有巴西、美国、乌克兰、泰国,其中巴西、乌克兰农产品进口量分别增长了42.27%、14.14%。
本季度,上海市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的变动较大,最大出口国荷兰,出口量0.36亿千克,同比增长114.55%。与此相比,2019年最大出口国越南,出口量0.12亿千克,下降了33.24%。与主要农产品进口国间的贸易量增长幅度较大,其中巴西农产品进口量达36.75亿千克,同比增长77.87%,加拿大农产品进口量增长40.36%,但从印度尼西亚农产品进口量下降了52.84%。
2.金属原料进出口
(1)金属原料进出口规模总体平稳,出口下降幅度大
2020年二季度,我国金属原料进出口额总体增速平稳,进出口额2743.67亿元,较去年同时期同比增长7.3%。金属原料主要以进口为主,本季度进口额2711.68亿元,同比增长7.25%,占进出口总额的98.83%。但是本季度出口额同比增长了11.74%,增速大于进口。
与全国相比,本季度上海市金属原料进出口规模下降幅度较小,进出口总额269.14亿元,同比下降1.75%,进口额269.14亿元,同比下降1.63%,但是出口额骤降73.89%,只是由于所占份额小,对总体影响不大。但是与上季度相比,出口额下降了42.73%,可见国外疫情的蔓延对上海金属原料的出口造成了一定打击。
(2)金属原料主要产品进出口波动较小,产品贸易额比较集中
我国主要出口金属原料为铁矿、铜矿、锰矿等,其中铁矿进出口额1812.01亿元,同比增长12.62%,铜矿进出口额514.9亿元,同比下降0.83%,我国金属原料进出口额比较集中,铁矿、铜矿进出口额分别达到金属原料进出口总额的67.62%、19.21%。上海金属原料进出口集中在铁矿、锰矿、铝矿等,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铁矿进出口额222.29亿元,占金属原料进出口总额的10%,同比增长10%,而且与上季度相比,本季度铁矿进出口额增长了10.13%,处在平稳增长期。
(3)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出口量波动较大,进口量平稳增长
2020年二季度,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间的出口量变化剧烈,具体表现为我国金属原料最大出口国日本,本季度出口量18.08亿千克,同比下降53.62%;第二大出口地区为中国台湾,本季度出口量骤增145.24%;相比,进口量变化比较平稳,最大进口国澳大利亚,本季度进口量增长16.98%。
本季度,上海市金属原料产品主要出口国为日本、阿联酋、埃及、大洋洲其他国家、智利等,与去年同时期对比变化比较大。其中出口日本的金属原料产量为0.029亿千克,同比增长35.3%;去年出口量居于第二的马来西亚本季度出口量同比下降98.8%。与主要金属原料进口国的贸易呈现平稳增长趋势,特别是进口澳大利亚和巴西金属原料分别增长14.33%、9.43%,贸易关系比较稳定。
3.能源产品进出口
(1)能源产品进出口降幅较大,进口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二季度,我国能源进出口额呈现下降趋势且降幅明显,进出口总额4433.72亿元,同比下降35%,其中出口额517.85亿元,同比下降34.37%,进口额3915.86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88.32%,同比下降35.08%。和全国能源市场进出口相比,上海进出口总额下降幅度较小,进出口额119.95亿元,同比下降17.52%。但是上海本季度能源产品出口额仅11.94亿元,同比下降了60.54%,和上季度相比,又下降了7.44%。上季度上海能源出口市场受新冠疫情和国际油价下跌的双重打击,出口萎缩,本季度国外疫情的影响还在持续且部分国家进一步恶化,出口规模进一步缩小。
(2)主要能源产品进出口额呈下降趋势,出口降幅大
本季度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市场主要产品有成品油、石油气、石油等,总额达到能源产品进出口总额的83.16%,但是这三种产品的进出口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成品油的下降幅度达到了46.06%,石油的出口降幅达到了36.46%。本季度上海主要进出口能源产品包括:石油、石油气。其中石油进出口额38.02亿元,占本季度能源产品进出口总额的35.2%,但是其进口额同比下降了25.28%,出口额同比骤降65.05%。
(3)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出口量下降进口量增长,但总体贸易关系稳定
本季度我国能源产品主要出口国(地区)依次为:中国香港、新加坡、越南、菲律宾、韩国、中国澳门等,虽然出口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出口菲律宾的产量更是下降了22.83%,但是总体来说贸易关系比较稳定,下降幅度较小。上海市向主要贸易国进口能源产品的增幅比较大,特别是向最大进口国马来西亚进口能源产品20.83亿千克,同比增长了117.6%。虽然上海能源产品出口量呈下降去深思,但是本季度上海向最大出口国印度尼西亚出口能源产品1亿千克,同比增长287.39%。但是向其他主要出口国出口规模基本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向美国出口的能源产品产量下降了68.87%。
4.工业品进出口
(1)工业品贸易整体平稳,进口数量与金额增长较快
2020年二季度,中国工业品出口额为3374.4782亿元,进口额为2052.3722亿元,整体贸易状况良好,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数量以及出口金额均有所下降,尤其是工业品出口数量降幅高达16.17%,但进口数量则增长了60.77%,表明我国工业品贸易出口受到疫情的一定影响,但在第二季度已经逐步从疫情的影响中摆脱出来,而我国工业品进口量的迅速增加不仅有疫情的原因,更多则受到政治因素制约。
二季度,上海工业品进出口状况总体趋势一致与全国一致,但上海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与去年相比工业品进口量增长101.14%,而今年第二季度贸易数据与第一季度贸易数据相比,增长更是高达159.99%,至少从一个角度表明国内整体工业品进口需求取得了较大的增长,国内经济正井然有序的发展。与全国状况类似的是,由于全球需求疲软,工业品的出口量以及出口金额均下跌明显。
(2)与东盟国家工业品贸易保持增长,对美进出口下降
目前,受疫情以及政治等因素的多重影响,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品出口国已经是韩国,而非美国,越南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品第三大出口国以及第一大进口国,日本则为第二大进口国,从此可以推断出越南已经承接我国的部分低端制造业,国内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已经是既定的事实,我国需要引起充分的重视。美国在我国工业品贸易地位的下降则更多的体现出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以及我国开始重视与亚洲邻国的贸易往来,以亚洲内循环打破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封锁。
上海地区工业品最大的出口地区是香港,达到1.44亿件,第二依旧是美国,在工业品出口数量最大的前十目的国中有4个东盟国家,进口数量最大的十个国家中也有3个东盟国家,越南依旧是上海工业品进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三、上海市二季度汽车行业进出口概况
(一)进出口规模总体下降,进口降幅大于出口
较2020年一季度,全国二季度汽车进出口规模下降,总进出口额1718亿元,环比下降9.53%,其中进口额922.92亿元,环比下降16.4%,出口额795.08亿元,环比增长0.01%。较2019年同期相比,我国汽车产业总进出口额降幅高达5.49%,受国外疫情影响汽车行业进口受较大打击,同比下降33.2%。
上海汽车产业是上海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020年二季度上海汽车产业进出口规模再次受到巨大冲击,较一季度持续下降。二季度上海汽车产业进出口总额199.21亿元,较2019年二季度同比下降46.6%,其中出口总额92.01亿元,同比下降4.73%,进口额107.2亿元,同比下降61.22%。贸易逆差15.19亿元,较去年同期有了很大的改善。由此可见,全球新冠疫情对上海乃至全国汽车行业的进口冲击要大于出口。海外疫情的不确定性使得海外汽车产业链复工复产存在反复,汽车产业链隐性存在的断供以及涨价风险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进出口发展。
(二)整车出口量呈现正增长,汽车零附件进出口占主导
2020年二季度,全国汽车整车出口量为89万台,虽同比下降26.79%,但是随着汽车行业复工复产的加快,整车出口较2020年一季度上升26.54%。汽车零附件贸易占汽车行业总进出口的95%以上,2020年二季度我国汽车零附件进出口量同比、环比均有所下降,出口量降幅尤为明显,为6.72%。国内疫情的不稳定性以及消费淡季的到来均对汽车行业进出口带来一定的影响。
上海市汽车零附件进出口占汽车行业总进出口的99.5%以上,零附件出口又占零附件总贸易的62.51%,相较于整车生产,零附件具有较大竞争力。二季度,上海市整车出口市场较一季度有所缓解,出口6.9万台,环比增幅高达39.14%;但整车进口市场具有较大幅度负增长,降幅为51.22%。相比之下,上海市汽车零附件进口具有强大生命力,二季度进口约5657.8万件,同比增长33.53%,环比增长31.2%。而零附件出口则显示较弱生命力,出口量同比、环比双双下滑,降幅分别为33.99%和24.67%。
总的来说,我国汽车零附件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出口规模跃居出口大国之列,但是我国整车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远低于我国货物贸易总体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根据WTO统计,2018年我国整车出口额157亿美元,不到德国整车出口额的十分之一,分别是日本和韩国的14%和38%,仅占全球汽车出口额的1.6%,而我国计算机和手机占全球出口份额已接近50%。这说明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仅远远低于产业自身实力水平,也低于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总体竞争水平。同时,中国品牌整车出口车型大部分集中在中低端,与国外品牌相比,出口单价和利润率较低。并且,随着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我国整车制造成本优势正在逐渐缩小,经营压力不断加大。提高中国整车出口竞争力是我国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上海市集成电路进出口概况
(一)集成电路发展环境分析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是在制造业环节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从设计层面,我国己具备相当的能力与水平,目前国内11家企业进入全球IC设计50强;封测环节同样具有优势,销售额占全球市场的59%。但是,从半导体材料来看,大陆市场占全球销量仅三成,自给率不高、高端占比相对较低。同时,从集成电路产业链结构来看,目前我国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之比为41:281:31,合理比值应为3:4:3,集成电路制造仍是薄弱环节。
新冠疫情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一直维持逆势增长, 2、3、4、5月销售额整体增长8.5%、16%、20.6%和13.3%。但同时,应清醒地认识集成电路的主要用户手机、汽车、微型计算机等产量大幅下降可能为今后集成电路发展带来潜在的负面影响。从宏观经济要素驱动来看,下游社会需求始终是拉动半导体行业持续前进的不竭动力。大约每经历一轮十年大周期,行业就会迎来新的需求驱动。进入2020年,随着5G、IoT新产业的出现,半导体行业将迎来新的驱动,中国大陆也有望接力韩、台,承接全球半导体行业第三次转移。从内部技术要素进步来看,根据摩尔定律,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即芯片上晶体管的数目,遵循着每隔十八个月增加一倍或每3年翻两番的规律。随着技术的进步,集成电路规模不断提高、速度不断提升、电路复杂度也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产业由设计、制造、封测一体的垂直整合模式不断向细分合作的垂直分工模式发展,以技术为核心的设计行业、与以资本、人力为核心的制造、封测行业不断分化,产业也从美国向日韩、台湾乃至中国大陆转移。
(二)上海市二季度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情况
1. 集成电路出口较一季度实现双增长,进口规模波动明显
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正逐步从疫情的影响中摆脱出来,出口总额达到1880.8471亿元,进口总额达到5833.8223亿元,进出口差额较大,并且我国出口的集成电路产品与进口的集成电路产品相比技术差距更大。由于国外疫情仍然肆虐,集成电路产业链恢复严重受阻,并且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仍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上一季度相比,集成电路产业出口金额增加了12.4%,进口金额增加了15.91%,与去年相比增长幅度更大,出口金额增加了15.74%,进口金额增加了18.43%,究其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国家在近几年,尤其是疫情之后尤其重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并且加大了针对该行业的扶持力度。深入到月份数据就会发现,今年6月份的进出口状况并不理想,与4、5月份超过百分之十的增长率截然相反的是出现了负增长,与去年6月份相比出口数量下降了3.4%。
同时期上海集成电路发展趋势整体良好,出口额较2019年一季度更是取得了31.96%的增长,进口量以及进口额增幅分别为23.72%以及23.31%,但与今年第一季度相比进口量以及进口额分别下降6.52%和2.87%,出口额以及出口量增长也并不明显,其他国家受疫情影响严重,集成电路产业链遭受重创,即使中国境内的产业链希望恢复也面临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窘境,因此内循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对港台地区进出口量最大,对东盟贸易占比提升
2020年二季度,我国集成电路出口量最多的国家(地区)是香港、台湾、新加坡、越南、韩国等周边国家;而集成电路进口主要来源于台湾、韩国、日本、美国等。考虑到香港和台湾的地理位置以及产品较强的竞争力,我国集成电路产品出口更多的选择香港地区作为转运中心,并通过从台积电代工进口。
同时期,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出口数量为184.94亿件,占全国的31%,而进口数量为178.46亿件,占全国的14%,由此可以看出上海对于集成电路产业的扶持初见成效,但全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中心仍然在华北地区。上海的集成电路产业也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而与全国趋势不同之处在于进口金额最大的是其他用作处理器及控制器的集成电路产品,金额为337.27亿元。随着我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不断加深,东盟国家在我国集成电路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也在不断攀升,尤其是新加坡、菲律宾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家。
五、上海市重点商品发展总结与前景展望
2020年二季度以来,海外疫情进入高峰期,美国、巴西、印度等国新增确诊病例仍在快速增长,生产的恢复受到疫情的掣肘,表明我国外贸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全球疫情持续时间越久,外需恶化时间将会越长,全球供应链恢复时间也将必然拉长,对我国的经济与贸易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GDP同比增长3.2%,而一季度为同比下降6.8%。在此背景下,前期被疫情抑制的市场需求逐步释放,疫情防控进一步催生新的市场需求,海外疫情蔓延也增加了对我国出口产品需求,加之对冲疫情影响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显效,重点商品贸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商品市场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依然较大。
(一)大宗商品市场供应压力持续增加大,但短期内市场需求难以恢复
2020年6月份,大宗商品供应指数为108.3%,较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供应指数连续两个月呈现上升走势,显示商品供应压力继续加大。近期,由于商品生产利润持续高位,生产企业生产热情高涨,商品产量不断增加,导致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供应压力持续加大。从各主要商品来看,本月除化工类商品供应增速有所减缓外,钢铁、煤炭、成品油、铁矿石供应压力均呈现加快态势。但是,大宗商品销售指数显示国内大宗商品市场销售增速逐步减缓。究其原因,可能存在两点:一是6、7月份国内大宗商品需求整体转入淡季,特别是6月中下旬以来,全国多地的高温、洪涝等非人为因素明显抑制需求。预计,大宗商品需求将在第三季度得以回升。
(二)汽车市场逐渐回暖,产业转型升级仍为重中之重
2019年全球汽车销量9030万辆,同比减少410万辆,连续两年下滑。2020年一季度,汽车行业供应链中断,汽车工厂及零部件供应商大面积关停,购买需求也大幅下降。一季度中国汽销量同比下降42.4%,英国和法国降幅也超过了30%。随着中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内汽车市场正在恢复,4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增长2.3%和4.4%,但海外市场受到的冲击仍在扩大。汽车行业复产后面临海内外产业链和中间品的供应问题,如果国际疫情没有及时得到控制,将会对汽车供应链产生实质性破坏,加速产业转移。另外,我国整车出口以中国品牌车企为主,在经济型乘用车、载货车、大中型客车等领域具备一定竞争优势。但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主要汽车企业相比,中国品牌车企总体发展时间短,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不足,技术研发和管理能力不强,国际化经营水平和品牌影响力有待提高;在中国的外资品牌车企仍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出口动力不足,导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在规模和占比、附加值和利润率、出口方式和市场布局等方面与欧美日等汽车贸易强国仍存在较大差距。随着特斯拉超级工厂落户上海,2020年国产化程度力争超过80%,会带动新能源汽车国内供应链得以一定程度提升。同时,上海车企应及早制定应对措施,加强海外供应商生产监测,加大订货和库存,制定替代预案,合理安排生产,提升对国际主流车企的供应链配套能力,进一步加强汽车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汽车制造产业升级。
(三)集成电路发展已有基础,“振芯铸魂”依然任重道远
全球增速放缓,中国半导体发展迅速显著高于全球增速但产品集中在中低端且面临缺芯困扰。随着国内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高端半导体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中国高端芯片自给率仅10%左右而更多依赖于进口,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差额仍然会持续扩大。为了进一步优化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环境,国家培育一批有实力和影响力的行业领先企业,中央与地方政府从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的针对性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