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市产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9年,工业下行压力较大,市委市政府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4%,完成“持平略增”目标。
(一)生产:稳字当头,稳中有进
1、各区和集团共同稳增长。2019年,工业增速季度冲高特征明显,主要区3增5降,主要集团12增5降。
2、石化和医药行业支撑全市增长。2019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4万亿,下降0.3%。石化行业增长10.1%,拉高全市工业增速1.2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价格指数下降对可比增速的放大效应;医药行业增长8.3%,拉高全市工业增速0.2个百分点,主要是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快速增长。
但是,汽车产业链相关行业下降明显,汽车行业下降4.4%,拉低全市工业增速0.9个百分点;与汽车行业密切相关的钢铁、机械、电子和纺织均下降,合计拉低0.8个百分点。
3、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增长。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增长3.6%,增速快于全市工业3.6个百分点,在全部工业占比31.5%。其中,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稳步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新一代信息技术体量最大,下降0.1%,主要是昌硕占比高(1195亿,占34%)、下降快(受苹果订单下滑影响,下降3%)。新材料增速最快,增长17.7%,主要是因政策性(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周期性(智能电表更换)原因,智能电网(占比46%)快速增长带动。
(二)效益:短期波动,长期向好
1、工业利税出现下滑。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完成2681.35亿元,下降13.7%,工业税收完成3549亿,下降3%。主要原因:一是价格剪刀差,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低于购进价格指数;二是成本费用上涨,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0.5元,同比增加0.2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9.3元,同比增加0.1元;三是生产销售下降,利润总额减少。
2、价格因素导致部分行业利润深跌。全市PPI下降1.2%,尤其是利润贡献大的重点行业产品价格下降幅度大。汽车行业受国五打折促销及消费低迷影响,汽车PPI同比下降2.8%,导致利润下降24%,拉低全市利润7.9个百分点。石化行业受调整周期影响(之前连涨30个月),化工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PPI下降11%,导致利润下降32.4%,拉低全市利润5个百分点。钢铁行业受下游汽车和机械需求不振影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PPI下降3.6%,导致利润下降35.3%,拉低全市利润 1.5个百分点。
3、利润降幅持续收窄。随着减税降费和扩大内需政策发力,去年6月份开始,工业出厂者价格指数当月出现回升,9月份后高于购进价格指数。价格指数出现“反向差”,且有扩大趋势,工业利润降幅随之收窄,1-11月比年初收窄15.3个百分点。
4、工业利润率维持在较高水平。1-11月,本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利润率7.6%,高出全国1.7个百分点,高于“两江两东”及北京地区。反映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成效初步显现。
(三)质量:后劲充足、融合发展
1、工业投资创近10年新高。2019年工业投资增长11.3%,连续21个月保持两位数增幅,投资总额达1340亿,创近10年新高,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的有效支撑。投资对供给结构优化作用明显:一方面,以智能化改造为主的技改明显提速,1-11月,技改投资增长15.3%,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5%。另一方面,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未来可期,如特斯拉、大众MEB、华大积塔半导体以及和辉光电二期等拉动作用明显。
2、从出口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型。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完成7582.37亿,同比下降1.9%。电子行业出口(占比54%)下降2.4%,下拉工业出口增速1.3个百分点。与之相反,国产化替代和逆周期政策调节释放内需潜力,2019年内需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达62%,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3、工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2019年,本市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营收30819亿,同比增长9%,其中,研发设计、金融、电子商务、专业中介服务等领域实现两位数增长。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全年营收达到1万亿,增加值实现1907亿,占GDP比重7.5%,占第三产业10.4%,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到2020年,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超过1000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