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山:老港区“长出”现代服务业集群

发布时间:2012-04-09 点击率:2347

在长江、黄浦江交汇处,有一个被誉为“东方之睛”的国际邮轮码头,它今年排定的大型国际邮轮靠泊量已达61艘次。

近10年来,上海宝山滨江地区利用临江临港优势,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把昔日的老码头变成国际邮轮港,把老港区变成滨江新城区,把老钢渣堆场变成湿地森林公园,把老厂房变成文化创意园区,发展出一个现代服务业集群。

滨江临海的宝山区,是上海传统产业基地之一,钢铁冶金、港口运输等产业相对集中。这些曾经推动上海发展的产业,在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面临着环境和资源压力不断加大的问题。建设现代服务业,成了宝山区的新定位。

从2009年7月打下第一桩开始,宝山区就致力于把吴淞口老码头变成国际邮轮码头。为配合邮轮码头的建设,位于宝山区的上海港务集团十四区的干散货码头,转型成为国际邮轮船供物资配送中心、临江商务商业中心,并大力发展邮轮游船游艇“三游”服务业等,形成以邮轮经济为主导的新兴服务业集群。

邮轮港建设带动了一批沿江区域的老企业、老厂房,向生产性服务业整体转型。滨江地区的“半岛1919”文化创意园区,是利用原上棉八厂的老建筑、老厂房设立,现已开发成为时尚文化元素集聚的创意园区,已引进企业100余家。

在发展服务的同时,宝山区着力打造宜业宜居环境,形成“产城融合”的新格局。在国际邮轮码头的对岸,昔日堆放钢渣的原址上,现已建成开放水、陆域面积100余公顷的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宝山区滨江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江瑞勤说,如今的宝山滨江地区并没有因转型而放慢经济发展的步伐,反而通过对邮轮产业的深耕细作、商务商业配套的完善、“产城融合”的推进等,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滨江公共环境优美宜人,让居民享受更好的城市生活。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中国产业安全指南网 商务部市场监测网 中国开门化工网 中国经济信息网
我的钢铁 中国煤炭工业网 产业安全预警网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世博村路300号 联系电话:021-60805512 邮箱: jjyx@sheitc.gov.cn
沪ICP备:2021016245号-2 沪ICP备:2021016245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3506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3506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100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