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半年我国汽车进出口市场分析
今年以来,我国汽车进出口仍延续了上年的增长态势,双双进入“上升”通道。由海关总署提供的汽车商品进出口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为641.08亿美元(其中进口、出口金额分别为354.43亿美元和286.6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496.14亿美元增长29.2%。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起进口增速明显高于出口,呈现贸易逆差,今年上半年逆差达到67.7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61.28亿美元增加了6.5亿美元,同比增长10.62%。
进口数据解读
2011年上半年,汽车进口金额呈高速增长,贸易逆差渐成常态;整车进口创历史最高,三大主导品种表现均较为出色;零部件进口超过150亿美元,同比增速近2成;主要进口国需求呈较快增长,德国再次蝉联第一。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汽车及其关键件、零附件累计进口金额354.43亿美元,同比增长27.17%;其中汽车整车进口196.60亿美元,同比增长35.39%(其中乘用车185.01亿美元,同比增长34.46%;商用车11.59亿美元,同比增长52.19%);汽车零部件进口总额为157.83亿美元,同比增长18.23%。进口汽车零部件中,发动机进口金额为15.79亿美元,同比增长21.81%;其它零附件进口金额为142.04亿美元,同比增长17.84%。
在上半年三大进口品种中:轿车:1.5L-2.0L、2.0L-2.5L、2.5L-3.0L是重要的支撑车型;其中2.0L-2.5L增长最快,其次是1.5L-2.0L,再次是2.5L-3.0L;而1.0L以下呈下降趋势。四驱越野车:进口逐渐趋向大排量化,2.0L-2.5L增长最快;其次是3.0L-4.0L,再次是4.0L以上。小客车:1.5L-2.0L、2.0L-2.5L、2.5L-3.0L是三大支撑车型;其中2.0L-2.5L增长最快;其次是2.5L-3.0L,再次是1.5L-2.0L。
进口市场特征分析
总量有所增长但增幅下降。今年上半年全国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9.2%,而去年同期增长85.82%;上半年整车进口同比增长35,39%,去年同期整车进口增长172.64%。上半年汽车零部件进口总额同比增长18.23%,去年同期汽车零部件进口总额同比增长89.84%。
上半年轿车、四驱越野车、小客车进口金额分别增长29.72%、31.96%、94.54%;而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19,10%、136.83%、363.90%;上半年轿车、四驱越野车、小客车进口量分别增长17.44%、15.05%、62.29%;而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14.29%、115.73%、337.97%,增幅下降明显。
四驱越野车主导车型地位继续提升。1-6月份,进口车三大车型销售量增长基本保持同步,呈现全面增长态势。四驱越野车SUV市场份额继续增长,SUV主导车型地位继续提升。进口SUV中大型SUV增长最快,中型和紧凑型平稳增长:大型SUV增速超过进口SUV整体增速的车型,其中路虎揽胜表现出色,加上英菲尼迪QX56新车上市的拉动,推动大型SUV较快增长;
进口轿车市场增速呈现两头高、中间低。1-6月,小型、紧凑型和大型轿车快速增长,中型和中大型增速低于10%,奔驰A级,宝马MINI和奔驰SMART三款车型,共同拉动小型轿车高速增长,大型轿车增速连续数月超过市场整体增速,5月同比增长89.2%;紧凑型轿车增速高于整体增速,主要贡献力量是奔驰B200增长超速,中大型和中型轿车表现一般,增长远低于整体轿车市场。奔驰E级国产导致进口奔驰巨大幅减少是中大型轿车表现一般的主要原因,中型市场受雷克萨斯ES销量的大幅下滑影9向,维持较低增长。
2.5-3.0L区间份额提升明显。进口车市3.0L以下产品的市场份额目前已超过八成,2.5-3.0L和1.5L以下两个区间增长明显。在2.0-3.0L区间份额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2.5-3.0L区间份额提升明显;进口车排量结构下移的趋势下,大排量产品需求有一定的反弹。
二、三、四级市场增长快速。1-6月,一级市场销售量增长相对较慢,市场份额大幅下降,二、三、四级市场增长快速,市场份额不同程度攀升。今年上半年,进口车区域市场表现为一级市场相对疲软,非一级市场增长快速,市场份额逐渐攀升,已经发展为进口车增长源头市场。从车型来看,三大车型在一级市场销售份额全面下降,轿车、SUV在二、三、四级市场同步提升。
出口数据解读
2011年上半年,汽车出口商品继续呈恢复性增长,零部件出口继续保持顺差;整车出口超过37万辆,货车和轿车出口表现较为突出;出口贸易再度活跃,前十国出口金额超百亿美元。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汽车及其关键件、零附件出口金额为286.65亿美元,同比增长31.83%,其中汽车整车出口46亿美元,同比增长46.68%(乘用车13.89亿美元,同比增长78.24%;商用车32.11亿美元,同比增长36.25%);汽车零部件出口总额为240.65亿美元,同比增长29.33%。出口汽车零部件中,发动机出口金额为8.23亿美元,同比增长76.16%;其它零附件出口金额为232.42亿美元,同比增长28.13%。
出口市场特征分析
虽然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内销依然走低,但汽车出口却创出历史新高。中国汽车虽然遭遇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长、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影响,但在国际市场上仍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已经开始大批量出口国际市场,并在国际上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与同期国内汽车销售增速放缓相比,今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仍延续了上年的增长态势,1-6月,汽车企业整车出口量每月都保持30%以上的同比增速,3、4月的单月出口量均在6万辆以上,5月单月出口超过7万辆,6月更是达到历史性的8.4万辆。
这一市场现象表明,世界经济逐步恢复将有利于我国汽车产品的出口,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以及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救市政策,我国汽车的外需规模正在呈上升态势,此外,今年以来,我国采取了稳定出口退税、加大融资支持等多项举措,进一步推动汽车出口实现恢复性增长,对欧美日等市场的出口更是大幅增长;特别是众多跨国公司纷纷采购我国廉价汽车零部件以降低生产成本,使我国汽车零件出口迎来新的机遇,今年下半年或许还将出现出口创历史新高的月份。
1-6月轿车各排量市场的出口回升速度不均衡,1.0-1.5L的轿车出口表现较强,而1.5-2L轿车出口去年4季度相对稳定,随后逐步回落。1.0L以下车型的出口市场表现始终没有起色。目前的这种走势类似2007年的走势,也就是启动前期的小型车和紧凑型车同步增长,随后的小型车表现更突出一些,这也是小型车的国内市场价格较低,而海外的竞争力更强,这在巴西市场体现的更充分。
今年1-6月,SUV出口表现较好,其中的1.5-2.0L的SUV出口增长较快,但柴油车出口大幅下滑,这说明出口产品逐步回归主流车型。柴油SUV的国内外市场均不理想。SUV出口主要是自主品牌,这些厂家出口目的地一般都是消费能力相对偏低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对中低端车型较青睐。各自主品牌国内SUV市场压力加大,大力发展实用型出口是必然选择。
今年1-6月汽车出口市场发生较大变化,巴西、俄罗斯市场异军突起,成为领军市场。而去年汽车出口的主要国家是在非洲,但今年以来非洲出现的动荡局面,导致南美市场成为新的争夺焦点;而俄罗斯强力恢复体现了传统市场出口还是有很大机会。金砖国家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新型潜力市场。
主要出口企业
2011年,国内汽车行业和市场可能无望保持此前十年的高速增长趋势,这几乎成为整个行业共识。此时,不仅合资汽车厂家纷纷提出出口战略,本土汽车企业更加大力度开拓海外市场。
上半年奇瑞累计出口已达71827辆,同比增长88.5%,已完成全年12万辆任务目标的近60%,奇瑞在出口产品结构上也进一步优化,中高端车型占比进一步提高。长城汽车也宣布,上半年累计出口超过3.4万台,其中SUV车型仍是其出口重点,在轿车出口方面也实现了突破,其中,腾翼(微博)C30的出口量就实现了增长,6月份更是登陆智利市场。江淮上半年出口超过3.5万辆,出口销量占其汽车总销量比例的13%。1-6月,出口排名前十的汽车生产企业依次是:奇瑞、长安、江淮、长城、东风、力帆、上汽、北汽、华晨、吉利,分别出口71826辆、45178辆、35948辆、34197辆、31188辆、23306辆、22299辆、21687辆、14408辆、13381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上述各企业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江淮、力帆、上汽增长分别高达257.09%、192.72%、250.67%。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务家企业纷纷完善了自家的出口战略。目前,奇瑞已在俄罗斯、乌克兰、伊朗、埃及、马来西亚、印尼、乌拉圭等15个国家和地区建成12个工厂、在建4个工厂,同时还有一批海外工厂正在筹建中。此外,奇瑞在俄罗斯、乌拉圭、马来西亚、日本、伊朗和澳大利亚拥有6家一级子公司,产品出口至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国内另一汽车出口“大户”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印尼、伊朗、越南、埃及、乌克兰、保加利亚、塞内加尔、委内瑞拉、菲律宾、马来西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建立的KD组装厂已达到12家,并且与意大利、马来西亚、斯里兰卡、苏丹、南非、巴西、泰国、土耳其等国达成合作建厂意向。预计到2015年,海外组装将达到24家,产能将达50万辆;
吉利汽车未来几年也要在独联体、东南亚、南亚、南美、中东和北非6大经济区域内建立10家KD件组装厂。
目前国内企业出口业的表象看似一片大好,但其本质上仍存在诸多弊端,我国的出口企业超过100家,各企业的出口量非常零散,奇瑞以1万辆左右的月度出口量便可名列第一,所有企业的出口数据还比不上日韩一家大型企业在海外的销量。
此外,一些出口目的国的法律条文非常严格,对中国进口车存在贸易壁垒现象,再加上受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扬等因素影响,出口车企的利润受到明显挤压,使得一些车企的出口业务徘徊在亏损的边缘。所以,我国出口汽车业务还须经历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