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有色金属业战略地位获提升

发布时间:2011-02-23 点击率:3526

日前,工信部、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简称《计划》),在严把准入关的同时,将充分发挥金融、财政、税收、环保以及土地等政策手段作用,促进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这表明,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被进一步提升。

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资源和环境压力与日俱增,近年来,有色金属再生利用得到快速发展,生产和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比重逐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09年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占当年10种有色金属产量的24.3%,相当于10年前全国10种有色金属总产量,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

但另一方面,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也面临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首先是产业集中度低,亟待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00多家再生铅企业,2009年平均产能仅为4100吨;年产量超过10万吨的再生铜企业只有2家,多数企业年产量低于3万吨;大型再生铝企业年产量达到30万吨以上,小企业年产量仅有几百吨。目前,行业缺乏准入管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市场竞争无序,亟待加以规范。

其次是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环保形势严峻。综合能耗、污染物排放、资源回收利用率等关键指标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再生铜行业,大部分中小企业仍采用落后的传统固定式阳极炉;再生铅行业,小企业产能占50%,大多采用人工拆解废铅酸蓄电池,废铅酸液随意倾倒,冶炼工艺及设备落后,铅膏、铅栅未实现分类熔炼,带来极大环境污染隐患。

此外,标准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先进产能竞争力弱。规模化、规范化企业节能环保投入大,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在废旧有色金属原料采购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生产经营困难,产能开工不足。整个行业呈现出“规模经济不出效益”、“环保科技不出效益”、“先进产能吃不饱”等不正常状态。

业内人士表示,从投资空间看,目前再生有色金属的产能已经过剩,未来的投资空间主要在于对技术落后企业的淘汰与改造升级方面。

对此,《计划》明确,将严格行业准入条件,对落后产能实行限期治理和整改,仍不达标的应予关停。对未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暂停投资项目核准和审批。加大对限期淘汰装备的监管力度,防止擅自扩容改造和异地转移。

在对落后产能打压的同时,三部门还对骨干企业给予大力支持。《计划》明确,支持再生有色金属优势项目,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行业规范发展,逐步提升发展质量水平。《计划》要求,到2015年,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200万吨,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占当年铜、铝、铅产量的比例分别达到40%、30%、40%左右。届时,再生铜、再生铝行业形成一批年产10万吨以上规模化企业,再生铅行业形成一批年产5万吨以上规模化企业。前10位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50%以上;培育形成若干产业集聚发展的重点地区,其产能比重超过80%。

同时,《计划》将制定鼓励实施并购重组的政策措施,对符合条件的骨干企业兼并重组给予融资支持,并优先支持实施兼并重组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

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逐步进入资源循环大周期,大量汽车、家电等机电产品面临淘汰或报废,为加快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提供了基础条件。目前,发达国家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占有色金属总产量平均超过50%,与之相比,我国差距明显,再生有色金属利用前景广阔,潜力巨大。面对我国不断加剧的资源环境双重约束,不管是从节能减排还是从有色金属产业自身发展需要出发,都要求提升再生有色金属利用的战略地位,大力推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加快发展。

关于 有色金属 的文章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中国安全产业协会 商务部市场监测网 中国开门化工网 中国经济信息网
我的钢铁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产业安全预警网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世博村路300号 联系电话:021-60805512 邮箱: jjyx@sheitc.gov.cn
沪ICP备:2021016245号-2 沪ICP备:2021016245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3506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3506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100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