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产能淘汰伴随“以旧换新”
9月30日是工信部所公布的各地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名单的最后时限,如今大限已过,河北、山东、广西等省市先后宣布已经完成了名单公布的甚至是全年的关停落后产能的任务。
但也有多家钢厂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此次停产的很多落后产能设备,都是以前就已经停止运行了的,现在只是彻底拆除,而且很多在政令公开下达之前就已拆除。
比如唐山市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国丰集团去年就已经拆除炸掉了一小高炉,该公司今年2月又拆了3个150立方米的小高炉。
此外,还有很多企业在拆除小高炉后,又投资新建了更大的高炉。河北省冶金协会副会长宋继军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的确有一些企业在上新的高炉,在唐山、武安等地区都有,一般一个1000立方米的高炉需要建设8-10个月,预计明年这个时候会形成一批新的钢铁产能。
对此,河北一家年产量在500万吨的中等钢企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指出,对一些地方政府来说,钢铁行业还是地方GDP和就业的重要支撑。而对于一些钢铁企业来说,淘汰一些高炉后,后续的转炉、轧机就没有了前道工序原料的供应,等于是整个炼铁炼钢程序都要被影响,这样的结果是产量减少了,市场份额小了,工人富余了,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却没有个明确的说法,企业只能依靠变相的办法来弥补这种不平衡。
据《第一财经日报》了解,尽管各地已经开始强力推进淘汰落后产能的实施,但直到现在,很多地区的退出机制和相关补偿政策仍不完善。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就曾表示,淘汰落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有具体的补偿措施。比如淘汰企业的资产、债务如何解决,富余人员的就业如何安置,如何保证社会稳定等。此外,政府在推进淘汰落后的同时,引导产业升级和退出资金投向新兴产业和高端产品,也很重要。
宋继军则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由于目前产能过剩的产品更多的是热轧板材产品,而淘汰落后产能的主要产品建筑钢材仍有比较大的市场需求,这就造成了行政层面的淘汰落后与市场真实需求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