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大势所趋 聚焦“两会”三大热点

发布时间:2010-03-05 点击率:1638

3月3日、3月5日,全国“两会”将相继在北京召开。与去年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不同,今年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普遍企稳回升,全国人民信心倍增。在2009年汽车产销量居世界第一后,我国汽车行业当前的发展热情尤其高涨。“两会”上,汽车界代表、委员又将为国家发展和行业进步献言献策。

“调结构、促转变、谋发展”已成为汽车界代表、委员的共识,也是汽车行业的首要任务;节能减排目标越来越高,汽车行业必须承担更多责任;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是战略选择,汽车产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步。在2010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的提案、议案将聚焦我国汽车产业在“促转变”过程中如何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其中,如何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如何大力发展自主品牌以及丰田召回门带来的质量问题如何避免,都将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议题。

节能减排:政策应促使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小排量发展

鉴于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的低碳承诺,如何实现“低碳减排”的目标必将成为本届两会上的热点议题。而在汽车界,关于节能减排的探讨早在前几届两会就已经开始了。

随着各项扶持政策的出台,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是大势所趋。在去年两会力挺电动车之后,今年又有提案大力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交的提案建议,对燃料电池轿车补贴提高到60万元;公交客车补贴提高到160万元的水平,直接出资建设加氢站或对加氢站建设进行补助和政策扶持。

长城汽车总经理王凤英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和高品质小排量汽车被认为是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饯行低碳模式的两大途径。然而比起更具长远意义的新能源汽车战略而言,力推节能环保型高品质小排量汽车的发展战略无疑更加现实。

因此,王凤英建议,制订统一的小排量汽车标准,鼓励生产环保节能型小排量汽车;同时再度小排量汽车消费税和车船税的征收标准,适当的时候在油价中加入环保税,以价格杠杆来鼓励小排量汽车的消费;此外,政策还应加大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技术研发、政府采购、城市出租车等方面的扶持。

为了加强节能减排的实施效果,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建议出台强制性法规。要充分考虑能源环境的制约因素,借鉴国际经验,及早出台强制性燃油经济性法规,给社会以强烈的节能和环保信号,使新进入市场的汽车平均能耗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自主品牌:肩负着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重任

2009年是自主品牌汽车最辉煌的一年,2010年自主品牌车企更是鼓足了干劲,纷纷调高年度目标,扩大产能。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自主品牌发展迅速,在狭义乘用车(不含微客)市场份额首次超过三成,达到31%。自主品牌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刻。

自主品牌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两会话题。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更是有不少代表、委员强烈关注自主品牌的未来发展之路。王凤英提出打造“中国车”的概念,建议从长远战略出发,找准产业突围的突破口,通过“中国车”概念的强化,在政策、产业环境营造等相关方面,给与优秀自主品牌更多扶持,从而确保中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健康良性发展。

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提交了《关于制定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的建议》,统筹规划政府、企业以及相关机构等各方面的长期行动,促进汽车产业持续发展壮大。这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要以全球化视野,立足于未来10-20年的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要明确汽车产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及具体量化指标,如自主品牌技术水平、市场份额、出口比例、新能源汽车规模等。同时,要有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战略举措。

汽车质量:产品质量问题谁来负责

由于丰田近期轰动全球的“召回门”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汽车质量与安全问题也受到了本届两会代表的关注。

左延安建议出台汽车质量责任险。随着我国汽车产销量的持续增长,汽车产品质量责任险列入投保的险种范围且切实得到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若厂商购买了汽车质量责任险,消费者就像被打了预防针,放心购买,一旦遇到产品质量问题就直接找保险公司索赔,无任何后顾之忧。这样以来,整个汽车消费市场就可以在一种健康、有序的良好氛围中运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汽车的消费。

与汽车质量相关的还有左延安同时提交的《关于确定汽车缺陷举证责任标准的议案》,法院在裁判汽车产品质量纠纷案件、分配举证责任时,无法找到明确的依据,导致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如果法官对汽车产品不了解,那么很难保证裁判的公正性。为了保证司法公正,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应当制定汽车缺陷举证责任标准。

 

 

关于 节能减排 的文章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中国安全产业协会 商务部市场监测网 中国开门化工网 中国经济信息网
我的钢铁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产业安全预警网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世博村路300号 联系电话:021-60805512 邮箱: jjyx@sheitc.gov.cn
沪ICP备:2021016245号-2 沪ICP备:2021016245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3506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3506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100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