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海市产业经济和信息化运行情况
2009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的要求,抓住国家和本市一系列扩内需、促出口的政策机遇,坚定信心,克服困难,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
一、全年产业经济运行特点
本市工业经济呈现“运行企稳、效益回升,投资适度、出口萎缩”的态势,服务业领域体现“融合发展、信息服务业领先”的特征,具体情况如下:
1、工业经济运行企稳并呈现增长态势。本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152亿元,可比增长3.0%,总产值23873亿元,可比增长3.2%。从工业增加值的月度走势看,1-2月份下降12.4%,3月份起降幅逐月收窄,5月份基本持平,6月份实现了国际金融危机后连续七个月以来的首次月度增长,进入三季度后,增加值月度增幅不断提高,7-9月份分别增长1.8%、2.1%和9.3%,10-12月连续三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并于10月份实现累计持平,告别负增长,工业生产呈现增长态势。从中央、市属和区县看,中央工业下降1.9%,市属和区县工业增长4.6%和1.6%。从不同所有制经济看,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可比增长4.2%,股份制经济增长1.0%,国有经济增长5.0%。从六大支柱产业看,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5346亿元,可比增长7.3%,好于全市工业4.1个百分点,具体呈现“四升二降”格局,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成套设备制造分别增长40.9%、10.4%、6.7%和1.0%,精品钢材和石化分别下降2.4%和1.5%。
2、工业运行质量保持较高水平,利润大幅回升。全市工业实现利润1406亿元,同比增长43.8%。其中,工业利润7月份实现了连续15个月以来首次增长,开始快速回升,三季度大幅增长80%,四季度增长34.4倍。从中央、市属和区县看,市属工业于8月份率先实现累计增长,全年实现利润391亿元,增长66.5%;中央工业自10月份起实现累计增长,全年实现利润306亿元,增长1.4倍;区县工业11月份起实现累计增长,全年实现利润704亿元,增长15.3%。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自8月份起率先实现累计增长,增幅逐月扩大,全年实现利润449亿元,增长22.8%;重工业自10月份起实现累计增长,受石化和汽车拉动回升速度较快,11月份起增幅反超轻工业,全年实现利润956亿元,增长56.4%。从主要行业看,13个主要行业中,电子行业亏损12.5亿元,其余12个行业盈利,其中石化行业盈利118.1亿元(去年同期亏损74.1亿元);电力、有色、汽车、轻工、纺织、医药行业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3.3倍、1.9倍、1.1倍、41.9%、27.3%和26.7%;机械、建材行业平稳增长,分别增长7.6%和4.9%;船舶、钢铁、烟草行业不同程度下降,分别下降35.9%、10.4%、4.6%。从产销衔接看,工业产销率99.0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4个百分点,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从亏损面看,全市工业亏损面23.5%,比9月末下降8.3个百分点。13个主要行业亏损面均有明显下降,烟草、纺织、建材、机械、有色等5个行业亏损面下降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下降18.3个、10.9个、9.9个、8.9个和8.6个百分点。
3、服务业重点领域成为产业发展的亮点。信息服务业预计全年实现经营收入2100亿元,同比增长20%左右,增速快于全市第三产业13%的平均增速。生产性服务业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00亿元,基本与去年持平,总体来看,重点监测企业回升态势明显,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较为稳定。创意产业是上海重要的新兴产业之一,预计全年完成增加值1200亿元,增长15%左右。该产业目前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载体,共有创意产业集聚区总数达到90个以上,入驻企业超过4000家,从业人员8万余人,累计吸引了近70亿元社会资本,涌现了环同济设计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188、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等税收过亿的创意产业集聚区。
4、出口下行态势初步遏止,外需依然低迷。本市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6682亿元,同比下降11.7%,出口形势依然严峻。从月度走势看,上半年出口大幅下降,进入三季度后加速下滑态势有所遏制,11月份实现了连续12个月以来的首次月度增长,12月份保持了小幅增长的态势。从主要行业看,12个主要行业(电力行业出口为零)中,仅船舶和烟草实现小幅增长,分别增长1.9%和0.8%,电子、医药、纺织降幅在10%以内,其余7个行业降幅在10%以上,其中钢铁、建材、有色、汽车降幅在20%以上。
5、工业投资继续保持适度规模。本市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420亿元,同比增长0.2%。一是技术改造投资比重上升,完成技改投资711.2亿元,同比增长5.9%,占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0%,较去年上升2.7个百分点。二是民间投资比重上升,完成民间投资350.8亿元,同比增长15.7%,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较去年上升3.3个百分点。三是六大支柱产业投资不平衡,共完成626.4亿元,同比下降22.6%,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为44.1%。六大支柱产业呈“二升四降”格局,其中汽车和生物医药业仍保持快速增长,分别完成投资98.6亿元和30.2亿元,同比增长14.9%和83.8%。电子信息、精品钢材、石油化工和成套设备等分别下降45.4%、39.7%、11.0%和9.4%。
6、能源供应平稳有序,确保了城市和产业运行安全。本市全年煤电油气供应总体平稳,能源消费总体下降,但降幅逐月缩小,供需基本平衡。煤炭消费量4924万吨,同比下降3.5%,其中电煤3115万吨,同比下降5.9%。两大公司成品油销售量572万吨,同比下降7.0%,降幅比上半年缩小14个百分点,沪IV成品油替换工作顺利完成。用电量11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受电量38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发电量781.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6%。天然气用气量33.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9%,目前LNG最大日供应能力达到850万立方米。
7、工业节能降耗目标基本完成。全年工业用能总量预计为5330万吨标煤左右,比2008年下降1.2%左右,比年度控制目标减少50万吨标煤,比2008年减少66万吨标煤左右。其中,集团公司用能量高于去年用能量,主要原因是金山石化2009年9月新上芳烃项目,宝钢集团产量、高桥石化炼油量大于去年等;区县工业用能量低于去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当量)下降5%左右,基本完成年度节能目标。
二、全市信息化及诚信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
2009年,本市重要信息系统总体保持了平稳运行,信息化和诚信体系建设继续深入,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支撑,呈现出“能级进一步提升、作用进一步加大、但信息安全形势严峻”的特点。具体情况如下:
1、信息基础设施应用能级进一步提升。一是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领先全国。作为亚太国际通信海光缆重要登陆点以及国内三大国际通信出入口局之一,上海已拥有6个系统10条海光缆,目前通信总容量达2000GB以上,占全国海光缆通信总容量的约50%;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已达约200GB,约占全国的1/3。此外,至2009年底,本市城域网出口带宽达1300GB(约1.3TB),较2008年提高73%,并使得上海成为全国第一个城域网出口达到TB级规模的城市。二是信息网络设施不断完善。至2009年底,本市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200GB,较2008年增长1.5倍;移动电话、有线电视和宽带接入用户数保持增长,分别达到2100、540和490万户,分别较2008年增长11.7%、2.5%和17.1%,固定电话用户为900万户,较2008年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大规模。三是功能性服务设施进一步发展。超级计算中心引入新一代高性能计算机,计算能力峰值速度达到230万亿次/秒,较2008年提高22倍。互联网交换中心交换能力进一步提高,本地信息年交换能力达2700万亿字节,较2008年提高11.2%。
2、公共信息系统平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全市已建成的各类公共信息系统平台在支撑“两个中心”建设、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电子口岸平台服务航运中心建设。2009年全年电子口岸平台单证传输流量达156.65GB,比2008年增加0.20%。二是金融信息化建设有效促进了社会消费增长。截至2009年11月,全市银行卡联网商户累计达到7.1万家,联网POS机累计约22万台;1-11月,银行卡交易金额8437.89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持卡消费金额达到3721亿元,剔除大宗交易后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55%。三是已建成的市政府实事项目平稳运行。付费通平台全年完成交易4650万笔,交易金额46.53亿元,累计完成交易1.43亿笔,交易金额132.43亿元。市民信箱全年新增注册用户24.26万人,累计达385.46万人,全年发送信息4685.55万条,累计发送达8.23亿条。四是个人联合征信系统较快发展。截至2009年底,累计采集1109万人的信用信息,较2008年底增加62万人,增长5.9%;累计出具个人信用报告911万份,比2008年底增加49万份。
3、重要信息系统总体运行平稳,但信息安全形势严峻。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市监测到的黑客攻击、病毒发生数量明显上升,由于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措施,受影响信息系统恢复迅速,对企业生产和市民生活的影响水平较低,但信息安全面临形势比较严峻。一是黑客攻击数量上升迅速。1-11月份,本市累计监测到黑客攻击18.95万次,同比增长17.6倍。从月度情况看,2008年上半年月度攻击数不足千次,2008年7月至2009年一季度达到月均千次以上,2009年二季度以来达到月均万次以上,2009年8月份最高达4.96万次。二是病毒发生数量呈现波动上升态势。1-11月份,本市累计监测到病毒发生3.48万次,增长70.9%。2008年9月份之前月度病毒发生数均在1500次以下,2008年底至2009年初月均发生数突破3000次,2009年2-8月有所回落,但9月份起又迅速上升,月均发生数突破6000次。三是重要信息系统瘫痪次数增加。受监测的重点单位信息系统2009年1-11月份共瘫痪27次,较2008年全年增加22次,其中2008年12月-2009年2月为信息系统瘫痪事件集中发生期,共发生22次,此后运行态势趋于平稳。
三、主要工业行业运行情况
1、汽车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66亿元,可比增长40.5%;出口交货值119亿元,同比下降24.3%;利润340亿元,同比增长1.1倍。在国家取消养路费、降低购置税和汽车下乡等政策作用下,该行业自二季度起开始加速增长,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7月份起除9月份增长57.4%以外,其余月份增幅均超过70%,12月份产值达292亿元,增长1.3倍,创历史新高。从轿车产量看,全年实现快速增长,全市生产轿车122.4万辆,同比增长55.5%,其中排量1.0-1.6升增长80.3%,排量1.6-2.0升增长32.2%,排量2.0-2.5升增长56.4%,排量2.5-3.0升增长1.9倍。从重点企业生产情况看,该行业83%的重点企业增长,17%下降。
2、石化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85亿元,可比持平;出口交货值206亿元,同比下降16.6%;利润118亿元(去年受成品油价格倒挂影响亏损74亿元)。经历了上半年生产较大下滑后,随着原油价格震荡走高,化工产品价格总体走强,三季度赛科完成扩产并稳定生产,化工区企业全面复产,行业开工率不断提升,带动行业产值增速大幅回升,全行业于8月份实现了连续11个月以来的首次月度增长,此后保持了高速增长,并于12月份实现累计持平。从重点企业生产情况看,该行业56%的重点企业增长,44%下降。
3、电子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843亿元,可比增长8.8%;出口交货值3741亿元,同比下降6.6%;亏损12.5亿元(去年盈利49.7亿元)。电子计算机制造业自3月份起生产率先恢复,9月份出口实现今年以来首次增长,在其带动下全行业当月实现了今年以来的首次累计增长,扭转了持续下降的局面。集成电路制造业上半年降幅较大,进入四季度后开始恢复性增长,但该行业总体仍较困难,全年累计亏损50.9亿元,较去年增亏45亿元。从重点企业生产情况看,该行业43%的重点企业增长,57%下降。
4、机械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574亿元,可比下降4.1%;出口交货值971亿元,同比下降17.5%;利润386亿元,同比增长7.6%。该行业因生产周期较长,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家刺激政策产生影响均比较滞后。上半年以来外需不振、出口下滑影响开始显现,该行业生产下降较为明显,进入三季度后投资拉动效应逐渐显现,月度降幅逐步缩小,12月份实现了连续13个月以来的首次月度增长,并实现了累计利润由降转增。从分行业情况看,动力设备、起重机械、电线电缆等行业实现了小幅增长,输配电设备等行业略有下降,集装箱制造、金属工具制造等行业降幅较大。从重点企业生产情况看,该行业38%的重点企业增长,62%下降。
5、钢铁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84亿元,可比下降2.4%;出口交货值93亿元,同比下降49.2%;利润55亿元,同比下降10.4%。该行业上半年产值降幅较大,其中1-4月份降幅均在20%以上,受汽车、家电增长拉动,7月份实现了连续12个月以来的首次月度增长,并连续6个月增长,累计降幅不断收窄。从钢材产量看,全年钢材产量2181万吨,同比下降0.3%,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
6、轻工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660亿元,可比下降4.6%;出口交货值784亿元,同比下降19.8%;利润240亿元,同比增长41.9%。从分行业情况看,37个子行业中,11个子行业实现产值可比增长,26个下降;27个子行业利润同比增长,9个下降,1个亏损。从主要子行业生产情况看,合计产值规模占轻工行业的20%以上的家电、塑料制品行业9月份起开始回升,全年累计降幅分别为3.0%和8.3%,分别比上半年收窄了8.7个和15.3个百分点;工艺品、食品、日用化学品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累计增长,分别增长4.5%、2.6%、1.3%和0.1%;饮料、皮革、家具、印刷行业小幅下降,分别下降6.3%、4.3%、0.9%、0.6%;照明器具和电池制造行业降幅较大,分别下降19.0%和16.6%。从重点企业生产情况看,该行业39%的重点企业增长,61%下降。
7、船舶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16亿元,可比增长0.4%;出口交货值399亿元,同比增长1.9%;利润31亿元,同比下降35.9%。
从其它行业看,医药实现工业总产值352亿元,可比增长17.1%,利润47亿元,同比增长26.7%;烟草产值413亿元,增长11.2%,利润118亿元,下降4.6%;建材产值361亿元,增长7.6%,利润15亿元,增长4.9%;电力产值1253亿元,增长1.6%,利润39亿元,增长3.3倍;纺织产值809亿元,下降5.1%,利润40亿元,增长27.3%;有色产值322亿元,下降5.7%,利润6亿元,增长1.9倍。
四、区县工业运行情况
从规模以上属地口径看,区县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742亿元,可比增长1.6%。基本情况:
1、区县工业生产实现由降转增。区县工业生产自9月份起开始月度增长,累计降幅逐月收窄,并于12月份实现累计由降转增。但由于区县工业的外向度接近40%,比全市工业平均水平高10.2个百分点,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故回升速度慢于全市水平,增速仍低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
2、产销衔接水平较好。全年区县工业产销率为98.70%,比去年提高了0.76个百分点。其中,普陀、徐汇、虹口、卢湾、静安等区的工业产销率高于100%。
3、出口下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区县工业11月份,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0%,为连续12个月以来的首次月度增长,12月份增幅进一步扩大,增长10.1%。全年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5626亿元,同比下降10.5%,占全市工业出口的比重超过84%,降幅好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4、7个区实现累计增长。奉贤、闵行、浦东、松江、徐汇、闸北、黄浦7个区实现增长。
附表一:
2009年各区县、主要集团(工业区)工业总产值完成情况表
区县
|
规模以上属地
|
规模以上在地
|
集团
|
产值
(亿元)
|
可比
(±%)
|
||
产值
(亿元)
|
可比
(±%)
|
产值
(亿元)
|
可比
(±%)
|
||||
奉贤区
|
984.16
|
8.6
|
1077.86
|
8.3
|
上汽集团
|
2008.17
|
51.9
|
闵行区
|
2388.84
|
5.3
|
3305.77
|
2.2
|
医药集团
|
129.29
|
14.2
|
浦东新区
|
3678.57
|
5.1
|
6877.44
|
6.8
|
化工区
|
374.91
|
12.4
|
松江区
|
3074.98
|
2.9
|
3139.21
|
3.0
|
烟草公司
|
409.84
|
11.1
|
崇明县
|
141.61
|
-2.1
|
269.05
|
6.8
|
华谊集团
|
369.45
|
9.9
|
青浦区
|
989.68
|
-3.5
|
1034.46
|
-3.1
|
贝尔公司
|
179.67
|
5.2
|
金山区
|
548.78
|
-5.0
|
1034.79
|
-6.9
|
航天局
|
48.31
|
4.6
|
嘉定区
|
1535.17
|
-6.7
|
2457.92
|
6.3
|
船舶公司
|
481.07
|
1.2
|
宝山区
|
565.36
|
-8.4
|
1901.03
|
-5.1
|
光明食品
|
198.08
|
0.8
|
徐汇区
|
361.42
|
3.7
|
499.17
|
4.4
|
电力公司
|
574.41
|
-1.6
|
闸北区
|
76.20
|
1.9
|
133.07
|
-1.2
|
电气集团
|
896.98
|
-1.7
|
黄浦区
|
29.79
|
1.3
|
94.09
|
1.2
|
华虹集团
|
18.99
|
-2.7
|
普陀区
|
165.85
|
-3.7
|
220.99
|
-2.1
|
宝钢集团
|
1263.43
|
-3.2
|
虹口区
|
44.93
|
-4.5
|
56.48
|
-5.0
|
纺织控股
|
44.67
|
-5.4
|
长宁区
|
48.79
|
-9.0
|
76.72
|
-2.8
|
上海石化
|
471.79
|
-9.1
|
卢湾区
|
15.38
|
-9.1
|
61.68
|
4.8
|
建材集团
|
44.14
|
-10.3
|
杨浦区
|
85.64
|
-18.3
|
646.77
|
2.8
|
仪电控股
|
365.14
|
-11.5
|
静安区
|
6.54
|
-19.1
|
18.97
|
-26.8
|
高桥石化
|
473.33
|
-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