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上海市纺织行业运行情况及2007年预测

发布时间:2007-01-08 点击率:1895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本市纺织行业抓住宏观调控的有利时机,克服国际贸易摩擦、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企业管理,使该行业实现平稳增长

一、2006年行业运行情况

1、生产平稳增长。2006年,本市纺织行业生产呈现平稳、小幅增长之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22亿元,同比增长5.4%,增幅较去年减少4.4个百分点,较全市工业总产值增幅低9.8个百分点。全年分月行业产值增幅维持在7.2%以下水平,与全市其他行业相比,处于平稳低增长阶段(见下图)。

 

 

2、制成品行业增速明显高于原料加工行业。2006年,全市10个纺织分类行业中,全年产值增降各半。其中同比增速高于平均水平的分别为: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0.1%、纺织制成品制造+9.4%、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8.5%、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6.4%,位居增幅前两位的都是附加值相对较高的制成品行业;而同期增幅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大都以原料加工业为主,其中降幅居前的分别是:玻璃素纤维原料及纤维制造-55.5%,针织品、编制品及其制品制造-8.4%、麻纺织业-3.3%。

3、企业利润止跌回升。2006年,本市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19亿元,比上年增长4.5%,而去年同期本市纺织行业利润同比下降2.2%。而且,去年全年分月累计利润一直为负增长。10个分行业中,除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纤维素纤维原料及纤维制造两个分行业各亏损1000多万元外,其他八个分行业均盈利,盈利总量及增长较好的分行业分别是: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纺织制成品制造、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分别实现利润20.14亿元、5.51亿元、1.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4%、25.1%、172.1%。

4、行业出口增速明显回落。2006年,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324.6亿元,同比增长3.6%,增幅较上年回落10.6个百分点。10个分行业中,本年度出口下降的分别是: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丝绢纺织及精加工、纺织制成品制造、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等,同比分别下降14.8%、12.1%、1.3%、1.2%。

5、新产品产值低于去年水平。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30.82亿元,比上年下降10%,新产品产值仅占行业产值的3.7%,低于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占比13个百分点。10个分行业中,仅纺织制成品制造同比增长49%,其他行业同比均呈负增长或零增长。其中,占据本市纺织业半壁江山的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新产品产值仅实现15.80亿元,同比下降11.1%。

二、2007年行业预测

由于受到出口退税率调整及人民币升值的影响,2007年,低附加值、资源消耗类产品如纺织原料、面料及低档制成品行业的生产发展将受到制约,生产将继续出现低增长或者下降的局面;而对于纺织制成品、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这些相对高附加值行业,2007年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增幅在8~11%。2007年,全市纺织行业仍将维持2006年的低增长局面,预计全年实现产值865亿元,同比增长5%左右。同时,因内外资企业税收的统一带来的整体税收下降,将给纺织行业增效带来一定机遇。

三、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民币升值及出口退税下调使行业出口竞争力下降。自2005年7月人民币开始升值以来,累计升幅已达到6%左右,预计2007年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将超过3%。同时,2006年9月15起,国家对纱线及面料的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到11%,而我国纺织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粗放型增长,全国纺织企业平均利润率仅3%左右,这两项调整因素将使那些以原料产品、初级产品以及低档次产品为主的生产企业受到重创。

2、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带来压力。近年来,纺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每年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主要体现在:一是能源价格包括燃气、煤、电费价格接连上涨;二是纺织企业的生产原料成本逐年提升。如去年上半年国际油价的上升增加了化工企业的原料成本。尽管7月以后油价有所回落,但全年化工企业成本压力依然存在。另外这些年厂丝价格每年递增10%左右,增加了丝纺、服装产品的原料成本;三是劳动力成本的增长。近年来出现的民工荒说明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市场对低端劳动力需求的增加。这一系列成本的增加,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很大压力。

 

 

3、市场竞争加剧带来挑战。随着全球纺织品和服装国际贸易走完了十年过渡期,进入无配额时代(尽管2006年欧美对我国恢复配额,但所给配额也是数倍于2004年的指标),给我国纺织业发展带来了转折,全国各地纺织行业生产、出口快速增长。这给原来在出口配额、订单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的本市纺织行业既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由于这两年其他省市,尤其是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的快速增长,使本市纺织业在全国的比重在逐年递减。

四、对策建议

1、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抗风险能力。我国纺织服装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国际纺织供应链低端,且这些年我国纺织业经济增长较快,这种粗纺式的增长模式必然导致企业利润低下,抗风险能力薄弱。人民币升值及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已经给许多低级产品的纺织生产企业敲响了警钟,国家也对低端、资源类产品的出口采取不鼓励政策。本市的纺织企业要抓住时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品结构,提升技术含量,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最近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中国鼓励引进技术目录》,涉及纺织行业有19项技术项目,这些项目将对引导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提升引进技术的质量和水平,增强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重视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品牌开发建设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要巩固原有品牌,开发建设新品牌,探索合资合作品牌,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扩大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要为品牌开发提供技术、资金上的支持。同时,要在体制、机制建设上为品牌开发提供保障,创造有利于品牌建设的外部环境。

3、加快建立纺织行业预警机制,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要加快建立纺织行业预警机制,搭建政府、企业、协会共享的信息平台,为企业化解市场风险、规避贸易纠纷提供参考。信息平台的建设要建立在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上,要集政策导向、国内外相关经济形势、国际贸易形势以及产业技术等信息于一体。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中国安全产业协会 商务部市场监测网 中国开门化工网 中国经济信息网
我的钢铁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产业安全预警网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世博村路300号 联系电话:021-60805512 邮箱: jjyx@sheitc.gov.cn
沪ICP备:2021016245号-2 沪ICP备:2021016245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3506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3506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100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