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农产品市场及贸易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2008-07-28 点击率:225

一、农业各行业总体稳定发展

2007年中国农业各行业总体继续呈稳定发展态势。粮食生产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影响,在上年基数较高的情况下再获丰收。总产超过5亿吨,实现连续4年增产、单产创纪录。经济作物稳定增长,棉花产量首次突破700万吨,糖料、蔬菜、水果等再创历史新高。畜牧业生产克服成本上升、周期波动、疫病等影响,总体保持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8130万吨,禽蛋3030万吨,奶类3650万吨,分别增长1.0%、2.9%、10.5%。特别是生猪生产扭转去年下半年以来一度下滑的趋势,从9月份开始逐步得到恢复,生猪存栏、出栏和能繁母猪数量稳定增长。奶业生产从第四季度开始出现转机。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5475万吨,增长3.5%。

二、主要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

整体看来,受国内生产成本上升、部分农产品出现阶段性供应偏紧以及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2007年国内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其中油料、生猪产量下滑,价格涨幅更大。具体品种如下:

(一)谷物产品

稻米:2007年早籼稻价格总体震荡走高。均价为1584元/吨,同比上涨11.0%;受个别产区减产及早稻价格上涨拉动影响,晚籼稻价格总体为强势上扬,全年均价为1680元/吨,同比上涨8.7%;2007年黑龙江粳稻产量出现较大幅度增产,粳稻价格总体下跌,均价为1782元/吨,同比下跌8.5%。2007年国内大米价格先跌后涨,早籼米均价为2359元/吨、同比上涨9.2%;晚籼米均价2396元/吨,上涨8.2%;粳米均价2992元/吨,上涨2.1%。大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运输成本增加和粮油价格整体上涨。

小麦:2007年新麦上市集中期6~9月小麦收购价平均为1.43元/公斤,同比上涨3.92%。普通小麦批发价全年均价1524元/吨,同比上涨5.27%;优质麦年均价为1648元/吨,同比上涨1.64%。

玉米:国有粮食企业三等玉米标准品全年收购价1.43元/公斤,比上年上涨0.226元,涨幅18.82%。

(二)油料及食油

大豆价格持续上涨,国产大豆进厂价每吨从2007年的1月份的2703元,上涨到12月份的4465元,上涨65.19%;全年平均3363元,同比上涨36.37%。(注:大豆在国内统计为粮食,国际上统计为油料)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2级花生仁批发价全年平均7675元/吨,同比上涨28.3%;国产油菜籽进厂价3672元/吨,同比上涨41.64%;2级花生油12999元/吨,同比上涨28.25%

(三)棉花

受成本上升、农民心理预期提高等因素影响,9月份新棉上市后,收购价高开高走。9~12月籽棉收购均价3.02元/斤,同比上涨14.7%,为2004年以来最高价。受下游产品市场不旺及资金压力影响,纺织企业随用随买,棉花市场整体不旺,2007年328级棉花平均销售价13424元/吨,同比下跌2.6%。

(四)园艺产品

蔬菜:2007年我国蔬菜批发价格指数(年平均值)124.83,较上年上涨4.73%,为2004年以来同比涨幅最小的一年。各蔬菜品种批发价格涨跌不一。与上年同期相比涨幅超过10%的蔬菜品种有圆白菜、油菜、香菇、平菇、菠菜、大白菜和南瓜,跌幅超过5%的品种有胡萝卜、冬瓜、大葱、莴笋、西红柿和韭菜。

水果:据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2007年我国水果批发价格总体水平略高于上年同期。分品种看,柑橘类、梨类和热带水果价格同比下降;瓜类、桃类、葡萄类和苹果类水果价格同比上涨。

(五)畜禽产品

生猪:2007年我国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特别是生猪受供应紧张影响,自5月份以来,价格大幅上涨,批发价从一季度的每公斤13元左右持续上涨到8月份的20.1元以上,9~11月经略微回调之后,12月再度上涨到21.1元,全年均价16.62元/公斤,同比上涨53.29%。其中7、8两个月同比涨幅高达80%以上。仔猪全年均价18.89元/公斤,同比上涨1倍以上。

牛肉:全年批发市场批发均价19.67元/公斤,同比上涨19.39%。

羊肉:全年批发市场批发均价22.22元/公斤,同比上涨25.87%。

家禽:2007年我国西装鸡和活鸡价格保持在高价位运行,不仅比上年大幅增长,而且均创历史新高。2007年我国西装鸡平均价格为12.92元/公斤,同比上涨25.87%。活鸡平均价格为13.15元/公斤,上涨28.48%。禽肉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一是受替代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2007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拉动相关替代产品价格的上涨。禽肉与猪肉的替代效应最强,替代弹性最大,受到猪肉价格上涨的影响也最大,这是禽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二是受饲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由于各种饲料原料价格持续走高,2007年我国肉鸡配合饲料价格比上年上涨了11.07%。在肉鸡饲养中,精饲料成本约占肉鸡成本的70%,饲料成本价格上涨也是导致禽肉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

禽蛋:2007年我国鸡蛋平均零售价格总体震荡上行,年均价7.76元/公斤,同比上涨24.43%。但从10月开始,鸡蛋价格持续3个月下跌,每千克下跌了0.37元,跌幅达到4.45%。

(六)水产品

全年批发市场价格(下同)略高于上年同期。根据中国渔业政府网对72家水产批发市场49种水产品的价格监测数据,2007年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同比上涨4.37%,其中海水产品上涨4.14%,淡水产品上涨4.67%。

三、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继续增长,逆差再度扩大

(一)2007年农产品贸易概况

200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进口增幅大于出口增幅,农产品贸易逆差再度扩大,园艺产品等优势农产品出口继续较快增长。200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781.0亿美元,同比增长23.0%。其中,出口额为370.1亿美元,同比增长17.8%;进口额为410.9亿美元,同比增长28.1%。农产品贸易逆差40.8亿美元,同比增长5.1倍。出口额排前五位的产品分别是:水产品97.43亿美元,同比增长4.08%;蔬菜62.1亿美元,增长14.48%;畜产品40.46亿美元,增长8.67%;水果37.48亿美元,增长51.45%;谷物22.09亿美元,增长88.33%,谷物出口大幅增长是因为2007年度国际谷物库存下降至近25年来的最低,供应偏紧,价格大幅上涨,而国内供应相对充足,价格涨幅明显低于国际涨幅,国内谷物出口竞争力增强。进口额排前五位的产品分别是:食用油籽120.13亿美元,同比增长51.58%,食用油籽中主要是大豆,大豆进口额占食用油籽进口额的95.5%;植物油67.40亿美元,增长93.83%,植物油进口主要是棕榈油菜和豆油,进口额分别占54.67%和31.83%;畜产品64.71亿美元,增长42.16%;水产品47.22亿美元,增长9.73%;棉花35.35亿美元,下降28.18%。

(二)2007年农产品贸易评价

1.贸易逆差再度扩大

入世后,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加快,市场准入条件放宽,农产品进口关税率下调,我国农产品贸易格局发生了逆转。2002、2003年我国农产品贸易保持顺差,但顺差减小,两年顺差分别为57.41亿美元、23.84亿美元。从2004年开始出现逆差,当年逆差达46.04亿美元,之后两年逆差快速缩小,分别为11.16亿美元、6.65亿美元,2007年的逆差再度扩大至40.84亿美元。

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主要来自食用油籽、植物油、棉花、畜产品,上述四类2007年逆差分别达到109.41亿美元、65.35亿美元、34.98亿美元、24.25亿美元。食糖逆差3.31亿美元。畜产品逆差主要来自动物毛16.29亿美元(其中主要是羊毛逆差17.18亿美元)、动物生皮16.19亿美元、乳品5.02亿美元,顺差是生猪产品净出口4.38亿美元、牛产品1.36亿美元、蜂产品1.19亿美元。2007年农产品贸易逆差扩大主要是由于食用油籽、植物油和畜产品逆差扩大引起的。其中食用油籽逆差从上年的70.54亿美元扩大到109.43亿美元,扩大55.18%;植物油逆差从止年的32.01亿美元扩大到65.35亿美元,扩大1.04倍;畜产品逆差从上年的8.28亿美元扩大到24.25亿美元,扩大1.93倍。

蔬菜、水果、水产品是我国传统的优势出口农产品,2007年继续保持了顺差,上述三类产品顺差分别达61.02亿美元、27.93亿美元、50.21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加7.73亿美元、10.78亿美元和-0.28亿美元;粮食顺差由上年3.33亿美元扩大到16.73亿美元。总体来看,优势农产品顺差增长幅度要远远低于逆差产品扩大幅度。

2.进口方面需关注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重要农产品品种进口规模迅速扩大,对国内相关行业造成冲击。例如,由于国内大豆、棉花国内供给存在缺口,对进口有一定依赖,但大规模进口还是明显冲击到了这两个行业。大豆进口量从2002年的1132万吨迅速增加到2007年的3082万吨,增长1.72倍,进口量占当年产量的比重由2002年的66.98%提高到2.22倍。大豆大规模进口对我国大豆产业造成严重冲击。2005、2006年大豆价格下降,豆农种植效益下滑,种植面积大幅缩减。播种面积从2004年的14384万亩减少到2006年的13920万亩,2007年进一步减少到12907万亩;产量从2004年的1740万吨持续减少到2007年的1390万吨。此外,棉花进口规模由2002年的20.8万吨扩大至2006年的380.7万吨,占当年产量的比重从2002年的4.23%提高到2006年的56.4%。棉花进口规模的迅速扩大,对我国棉花生产、经营已经造成冲击,2006年新疆棉花出现大量积压现象。2007年棉花进口量比上年下降,主要原因是上年度国内棉花丰收增产,国际棉花价格上涨,在国内市场没有竞争优势以及国内纺织业对棉花需求放缓。

其次,大宗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定价权”旁落,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受制于人。虽然我国是重要农产品的消费大国,但由于我国大宗农产品进口企业较为分散,信息不对称,造成我国在国际市场采购大豆、棉花等重要农产品处于被动地位,供应商凭借其掌握的“定价话语权”,操纵了大宗农产品的价格,2004年的“大豆危机”、棉花价格大幅波动,都给我国进口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外资还借助“大豆危机”的有利时机,迅速进入我国大豆加工行业,目前外资已经控制了我国60%以上的大豆实际压榨能力,大豆加工行业存在被外资垄断的风险。

此外,外来物种入侵也对我国农业发展构成巨大威胁。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目前在我国已发现的外来有害物种中,已有16种对我国形成严重危害,仅这些外来物种造成的农业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已达500多亿元。

3.出口方面需关注的主要问题

首先,绿色壁垒制约了我国农产品出口更快增长。近年来,以健康、环保为由,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纷纷构筑各种各样的绿色壁垒,限制农产品的进口,我国农产品出口深受其害。以2006年欧盟《新食品法》和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影响最大。同时,畜禽疫病不断发生,也成为畜产品出口的严重障碍。

其次,大量小规模农产品出口企业无序竞争损害了农产品出口的行业利益。目前我国有农产品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有2万家左右,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平均出口值仅为百万美元左右,出口值过千万美元的企业不足3%。大量小规模企业为争夺国际市场而竞相压价,在国内为抢夺原料而竞相提价,严重扰乱了农产品的正常出口秩序,损害了农产品出口的行业利益。

另外,农产品品牌、营销网络建设严重滞后,依赖外商销售农产品现象突出。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品牌保护不力,在国际市场缺乏知名的农产品品牌,贴牌生产是目前农产品的主要出口方式;同时由于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国际市场的营销网络建设滞后,基本依赖外商销售网络,外商凭借其销售网络在农产品流通上形成“垄断”,这不仅造成我国农产品出口利润微薄,还造成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制于外商。

建议我国在WTO许可的范围内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同时要采取补贴诉讼、反补贴准备等支持我国的农产业。

 

关于 的文章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中国产业安全指南网 商务部市场监测网 中国开门化工网 中国经济信息网 WTO信息查询中心
我的钢铁 中国煤炭工业网 产业安全预警网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世博村路300号 联系电话:021-60805512 邮箱: jjyx@sheitc.gov.cn
沪ICP备:2021016245号-2 沪ICP备:2021016245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3506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3506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100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