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下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研究(上)

发布时间:2008-04-09 点击率:248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才、资本、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频繁流动的同时,产业更倾向于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内的集聚,形成从宏观上看的部分产业集群化趋势。在一些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经营机制灵活的传统产业区,创新很活跃,例如,意大利萨斯克罗的陶瓷工业区,河北省清河县的毛绒产业区等。服务业集群化也不甘示弱,在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产业集群化驱动力成为压倒性的力量。

一、经济全球化下产业集群化趋势

(一)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

工业经济时代,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等机械式组织占有主导地位。1917年的美国,机械式组织在制造业中处于统治地位,当时全国最大的236家公司,有80%以上采取这种组织形式。二战后,事业部组织逐渐占有统治地位,到1969年,美国500家大公司中,采取这种机械式组织方式的有76%。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矩阵组织产生了。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国际经济协作进一步加强,企业面临着高度变化的竞争环境。工作的性质和环境从非熟练工作变化为知识工作,从枯燥重复性任务变化为创新与关心,从个人工作变化为团队工作,从职能性工作变化为项目性工作,从单一技能变化为多技能,从上司权力变化为顾客权力,从上级协调变化为同事协调。为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中间性体制的组织形式,如产业集群、虚拟企业组织、企业战略联盟、柔性组织等组织广泛流行。产业集群作为中间性体制的载体之一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国家作用的弱化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家这个作为工业化浪潮的关键政治单位,正在受到跨国组织力量和国内区域力量的上下夹攻,其作用趋于弱化,而市场的作用得到强化,市场信号在资源全球流动中日益发挥主导作用。此外,一些全球性或区域性贸易组织对国家主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国家的一些权力。市场经济具有地理上扩张的倾向,它具有超越政治疆界,并将越来越多的世界人口纳入其影响范围。在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下,率先进行规模生产的区域会拥有低成本与差异化优势,促使资源进一步向该区域集中,形成产业的区域集聚。如单个打火机的价值很低,在分割的市场环境下,很难形成生产规模,但经济全球化为打火机产品的区域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市场规模的支持,在我国温州地区就形成的庞大的打火机产业便是例证。

(三)本地经济的活力

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已经从依赖自然资源所赋予的比较优势转换到依靠区域创新网络所创造的竞争优势。非常规的、与创新有关的生产活动,如R&D、技术创新与扩散、中试生产和小批量生产却日益向特定地域上集中。标准化的批量生产的工厂以及高科技企业的生产制造环节,则向劳动力生产成本低的地方集中。在世界范围内,一些区域形成了独特的区域创新系统,产业集群条件、要素条件、竞争条件与市场条件的相互作用构成了适合产业集群化的经济环境。在外部经济效应、学习曲线效应、合作效应、自我增强效应等机理的作用下,一些区域的产业集群化大大增强,比如美国硅谷、印度的班加罗尔、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台湾新竹、广东东莞等。新的世界分工不再以国家为界限,而是按照区域的产业竞争力来进行。

(四)跨国公司在全球扩张中集群化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在发展中,既有全球扩张的压力,又存在本地“植根”的压力。跨国公司所做出的投资决策,往往倾向拥有竞争优势的区域产业群的区域集聚经济。所以,索尼用“全球的本地化”来形容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与东道国内企业的合作,也倾向与当地经济结成各种形式的网络,包括产业网络或社会网络等,逐步融人到新产业区内已经结成的区域创新网络中,成为一个结点。同时,跨国公司也会利用区域网络的作用,不断扩大寻找合作伙伴的范围,提高利用本地供应商的效率,并且不断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立足本地,不断扩大东道国其他区域甚至邻国的市场。

(五)技术创新的本地化趋势

知识的创新和扩散正是依赖于区域内长期合作关系的建立和企业间的相互信任。而且,通过隐含经验类知识的交互作用和在地域上的不断集聚,增加了企业的外部学习机会,促进了信息的循环,提高了知识的创造性和组织之间知识、技术转移和扩散的速度,降低了交易费用,也继而提高了区域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效率。在产业集群内,行业的秘密不再成为秘密,而似乎是公开了。优良的工作得到赏识,工艺创新、机械发明、组织改良得到迅速的传播。如果一个人有了一种新思想,就为别人所采纳,并与别人结合起来,因此它就成为更新的思想源泉。

(六)其他本地化影响力

本地化的影响力还包括现有的贸易限制、文化差别、民族感情、正在融合的技术等。

二、经济全球化下产业集群创新的“轮式”模型

当代世界经济竞争是产业集群的竞争,而区域产业集群不仅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还常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所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主要研究产业集群内部的关联机制和集群效率,目前则聚焦于全球经济中产业集群外部的关联机制和集群的创新问题[1]。在强调跨国公司、综合商社、大集团等大企业规模经济优势的今天,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其创新机制的涵义可从企业创新机制概念推出,是指产业集群作为一个系统在产生发展过程中主体、客体、动力等子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方式及运行规划。

(一)产业集群创新的主体机制

产业集群主要存在区域政府组织、经营性市场组织(市场主体)、非政府和非经营性的社团组织(中介组织)三类组织。社会结构的高层是以区域政府为中枢的公共权力机构;低层是各类企业,即市场主体;中层是介于政府与企业及公众之间的各种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指实施创新的组织和机构,主要有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中介组织、政府。三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企业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主体。中小企业与大企业是相对的概念,小的可以变大,大的也可以变小。中小企业利用高效的技术创新机制,可以成长为大企业。由于不同技术创新机制的作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市场地位是经常发生变化的,有时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日本企业家立石一真认为,企业是有生命的,容易生病。高效的技术创新机制是企业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政府在产业集群创新中的作用可以表述为网络的促进器(Facilitator)、动态比较优势的催化剂(Catalyst)和公共机构的建立者(Builder),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消除创新系统的无效。政府参与产业集群创新的目的是消除系统的不完整性。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咨询服务等中介机构还是沟通科研部门与企业知识流动的桥梁和纽带。大学和科研机构是重要的创新源。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创新活动越来越依赖于它们所生产的知识。教育培训是知识生产、应用和传播的重要环节,必须通过教育和培训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

(二)产业集群创新的动力机制

1.市场需求的拉力施莫克乐(J.Schmookler)在《发明与经济增长》一书中指出,技术创新主要受市场需求的引导,而厄特巴克(Utterback)在197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60%~80%的重要创新是受需求拉动的。此外,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创新诱因。而以此为导向的创新活动在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又变更了市场需求,形成了一个由“需求-创新-再创新”的向上发展的良性循环。地理上的集中本身就有助于在商品制造者、供给者与顾客之间产生一种更为自由的信息传播,相当数量的革新正是由于正确了解顾客的需要,以及发现供给上的特殊问题而产生的结果。

2.政府激励的拉力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的前言中就曾写到:我之所以讨论这些问题,是因为我逐渐确信在企业竞争的成功上,国家环境确实扮演了关键角色,而有些国家所提供的环境似乎比其他国家更能够刺激产业进步和升级。我相信,由于国家,这个因素可以突显竞争优势是如何被创造出来,并得以保持,所以了解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角色,对企业和政府部门都有益处。虽然,他讨论的是国家层面的竞争优势,但对于区域来说也是一样的。但是,政府激励的作用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政府的作用一旦超越其范围,就会使集群创新系统失衡,集群创新的绩效就会降低。政府优惠政策不是强制性的,它是在企业自主、自愿选择的基础上起作用的。企业按照利益和效率标准自发地决策创新行为。

3.中介组织的作用力中介组织包括协助、促进成果转化,在创新活动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机构和组织,如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开发中心、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图书情报信息中心、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也包括为创新活动提供服务咨询的机构和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专利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技术评估机构、技术争议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企业咨询事务所、风险投资机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网络与信息服务机构等等。硅谷中活跃的非营利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支持人们以及企业在一个活跃的网络中互相联系。

4.科学技术的推力在技术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趋势下,科技进步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不可低估。美国马奎斯(D.Maruuis)等人的研究表明,在567项技术创新案例中,有20%左右归因于科学技术的推动。这类创新的研究与开发投入大,往往是根本性创新,创新周期长,风险也大。产业集群由于研究与开发投入的限制,由科学技术推力产生的创新相对较少。

5.市场竞争的推力市场竞争是产业集群创新的一种无形推力,迫使企业产生紧迫感、压力感。把企业的积极性、创造性、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呼唤出来,从而激发起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由于世界贸易自由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和受保护市场的开放,竞争环境更趋国际化,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与发展,不积极进行创新,企业随时都可能被市场竞争所淘汰。当创新在某一企业率先实现时,整个集群就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率先创新者的成功,会打破原来的竞争格局和企业间的利益分配格局,使其他企业先前的创新贬值或完全失去价值、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或面临生存危机,落后的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必须进行创新。

地理上的集中必然会带来竞争,而竞争促进了革新[2]。在产业集群内,由于攀比心理的作用,企业间的竞争会加剧,后进企业更容易模仿先进企业,先进企业为保持竞争优势会更努力创新。尤其当一个强有力的新竞争者出现时,模仿效应会使其新思想往前、往后、横向传递,从而使整个产业集群受益。同时,由于相互支撑的相关产业之间存在着波特的所谓“拉拨效应”,某些产业可以因集群内那些先进的相关产业的推动而提高它的竞争力。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及相互模仿推动了成本的下降与操作方法的优化。波特认为,追求卓越的勇气和愿望促进企业比邻居做的更好,即使在没有竞争的企业之间也是如此。这种潜在压力(PeerPressure)放大了产业集群内的本来就很大的竞争压力(CompetitivePressure)。竞争压力与持续的比较,犹如无形的推力,使得企业在创新方面不敢丝毫懈怠。

6.创新文化的影响力企业间的非市场关系,如信任、习俗、文化结构和非编码化的知识被视为极其重要,具有鼓励企业家精神和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从“经济因素”,如外部规模经济转变到“社会-文化的区域根植性”,如包括信任和非交易独立性在内的非市场形式的作用[3]。

某一地区的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民众的观念,而且这些因素往往会通过历史、文化的沉淀来逐步起作用。这一点,浙江温州表现得十分明显。自1876年温州被辟为商埠后,西方商品经济的意识形态与永嘉学派功利主义哲学观的碰撞与融合,造就了温州人的以冒险、务实和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温州精神”以及创业理念与竞争文化等。

硅谷的网络文化促进了创新。硅谷的全部文化可以归纳为:变化与创新。那里的技术、产品、市场等变化快,信息传递速度快,雇员流动频繁。在变化的环境中培育了硅谷人迅速决断、迅速行动的创新精神。硅谷的合作思想以及可以迅速筹集的财力、人力、物力,使得硅谷人抵不住创新的诱惑。在硅谷,企业有条件贴近最精明的顾客,获取最新的信息,掌握最先进的技术,获取专业化的供应商,以及最迅速地得到风险基金的融资。创新带来了成功,而成功又拉动了创新,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7.企业间交互联系的作用力企业之间交互联系的作用力是企业之间合作与竞争产生的进化力量。在系统内部既竞争又合作的发展中,产生了发展的丰富多彩。非线性相互作用使得系统内涨落可得以放大,微小的涨落所形成的局部关联得以放大,使系统可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形成系统整体的关联,使系统具有了整体整合、整体性行为;而发展行为的丰富多彩则提供着系统进化、进步的路径选择与优化的种种可能,由此看来,协同对系统发展的作用非同一般。实际上,竞争也是协同性的竞争,竞争是与事物、系统或要素的个体性相联系的。系统如果只有单纯的协同而不是竞争基础之上的协同,整个系统铁板一块,系统只是稳定,没有了活力,系统就不可能有发展。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协同与竞争,对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作用显著。

 

关于 的文章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中国产业安全指南网 商务部市场监测网 中国开门化工网 中国经济信息网 WTO信息查询中心
我的钢铁 中国煤炭工业网 产业安全预警网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世博村路300号 联系电话:021-60805512 邮箱: jjyx@sheitc.gov.cn
沪ICP备:2021016245号-2 沪ICP备:2021016245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3506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3506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100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