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反倾销中的特殊作用维护国内产业的合法权益(上)

发布时间:2008-01-09 点击率:171

我国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这意味着国内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过去依靠高关税和行政手段保护国内产业的状况必须向国际惯例过渡,只能靠WTO允许的规则来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行业协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与完善并与国际接轨的新时期。鉴于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国家经贸委的各种文件中也体现了这种精神。本文主要探讨行业协会在新形势下在反倾销工作中应发挥的特殊作用,以确保国内产业的合法权益。

一、当前我国反倾销形势严峻,应发挥行业协会的特殊作用

反倾销作为GATT和世贸组织许可的贸易保护措施,是国际通行的保护国内产业的法律手段,也是用来对付不公平竞争的必要工具。它具有形式合法、容易实施、能够有效保护国内产业且不容易招致报复的特点。GATT1994年第六条明确规定“用倾销的手段将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办法引入另一国的商业,如因此对缔约方领土内已建立的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威胁,或实质阻碍一国国内产业的建立,则该倾销行为应予以谴责。”“为抵销或防止倾销,一缔约方可对倾销产品征收数额不超过此类产品倾销幅度的反倾销税。”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对于反倾销的程序和实体均具有明确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当前世界各国频繁采用反倾销法律手段,保护国内产业,保障进出口的公平秩序。

1.国外频繁对我国反倾销,是我国企业扩大出口的主要障碍,中国应加强组织对外应诉,确保海外市场。

从1979年欧盟对中国糖精钠反倾销调查以来,国外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案件已达500多起,中国业已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而且国外对我国启动反倾销调查的国家越来越多,以欧盟和美国为主,目前已有三十多个国家(地区)对中国启动反倾销调查。而且这些国家反倾销行动往往出现连锁反应,我国某一商品被某国反倾销后,其他国家担心我国产品会大量流向其国家,也采用反倾销法律手段进行预防,这种连锁反应直接导致中国产品的出口市场全球受阻。这些案件涉及的商品范围也越来越广,由最初的几种产品到几千种产品,涉及十多个行业。

由于国外频繁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实施反倾销措施,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份额严重萎缩,有的甚至退出市场,中国企业遭受的损失巨大,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国外反倾销给中国出口产品造成的直接损失高达160亿美元以上。因此,国外反倾销案件的增加将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障碍之一。

企业为了继续扩大出口,确保海外市场,必须加强对外反倾销预警和应诉工作。在过去的国外反倾销调查中,一方面由于国外调查机关对中国采取了歧视性的做法,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采用替代国的做法计算中国出口产品的倾销幅度,导致中国的税率很高;另外一方面,由于国内企业缺乏预警意识,信息不及时,出口秩序混乱,导致国外频繁对我反倾销;同时在国外反倾销调查启动后,国内企业的法律意识十分淡薄,应诉不积极,甚至不应诉,从而导致彻底失去市场。而且在有些反倾销案件中,由于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职能划分不明确,彼此协调不畅,无法及时有效地组织国内企业对外积极应诉,并和国外调查机构保持沟通,甚至施加各种压力等等,以争取公正裁决。这也是造成中国在国外反倾销调查中处于不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2.国外产品在中国倾销现象严重,国内产业应及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产业安全。

在中国不断降低进口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尤其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逐步履行中国入世承诺的情况下,国外产品为了抢占中国市场,纷纷采取低价倾销的形式进入市场,造成中国不少产业的严重损害,如钢铁、化工、轻工、机械、有色金属等各行业均受到严重的冲击。

但是一直由于中国反倾销立法比较滞后,国内企业法律意识不强等因素,国内拿起反倾销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产业甚少,从1997年我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实施以来,截至到2002年底,我国政府对来自国外的进口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的案件总共仅21起,其中终裁征税的有6起,因无损害终止调查的有2起,初裁并征收现金保证金的5起,另有8起案件立案后调查机关尚在调查中。从上述案件的情况看,案件涉及的产品仅限于化工、钢铁、造纸等几个行业;提出反倾销申请的申请人有一个协会(化纤协会)、65个企业,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也有外商投资企业,如四川川化味之素、金东纸业等;被诉产品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地区包括欧盟和台湾)有18个。

根据我们的了解,除了上述21个案件之外,国内其他一些企业也正在酝酿进行反倾销调查申请,甚至有的已经向调查机关提交了申请书但尚未立案,但是我们从数量上500比21可以明显看出,国内产业运用反倾销法律武器是非常不够,并没有根本改变我国在反倾销中的被动局面。这可能与很多因素有关,但是国内企业法律意识不强,企业比较分散,无法及时组织并协调共同对外是一个重要因素。

3.不管是反倾销对外应诉,还是反倾销申诉,应发挥行业协会的特殊作用。

上文所述,我国企业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进入海外市场,我国企业应积极组织对外反倾销应诉工作;同时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免遭进口产品的冲击,也应及时拿起反倾销武器,维护国内产业的合法权益。但是从我国近年来的反倾销实践看,当前反倾销最薄弱的环节是未能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但是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企业相对比较分散,单个企业的力量非常有限,难以形成对外交涉的力度,往往在反倾销工作处于很弱小的地位。而且国内某些企业由于规模比较小,法律意识淡薄,无法及时意识到自身的合法权益。另外一方面,单个企业对整个行业的情况也难以全面了解和掌握,难以维护全行业企业的合法权益。在这种情况下,行业协会作为各个企业共同组织的社会中介,全面了解本行业的整体情况以及各企业的实质利益,充分发挥行业管理和协调的职能,组织和协助国内企业加强反倾销的申诉和应诉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二、中国行业协会的发展现状和在反倾销工作存在的问题

1.中国行业协会经历了初创、发展和成熟的几个阶段,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进入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新时期。

行业协会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产物。在80年代,随着企业扩权的发展与针对条块分割的问题,国家提出了“按行业组织、按行业管理、按行业规划”的原则,并相继建立了跨地区、跨部门的食品工业协会、包装技术协会、饲料工业协会、电子音响协会等。1985年国家颁发《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将国民经济分为13个门类、75个大类、310个中类,以后以调整为16个门类、92个大类、367个中类。行业的概念在增强,部门的概念在弱化。1988年政府机构改革中撤销了一批专业司局,地方撤销了一批行政性二级公司,相继在中央与地方建立了一批行业协会。这个阶段是我国行业协会的启动和初创时期。

在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深化,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作用,并要求行业协会通过资格认定,依据市场规则,建立自律性运行机制,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责任,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而后,行业协会普遍发展起来。到目前,工商领域全国性行业协会有362个,其中综合性协会15个(经贸委直管),工业行业协会206个(经贸委委托综合性协会代管147个,其他部门59个),商业物资流通协会67个,其他类协会74个(经贸委42个,其他部门32个)。工作人员不到3500人。上述协会基本覆盖了工商领域各个门类。这个阶段是我国行业协会较大发展时期。

2000年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均撤销了工业生产和商业流通管理部门。这是在政企脱钩的改革实施以后,取消了企业对政府的行政隶属关系,从而撤销企业的上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行业协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与完善并与国际接轨的新时期。WTO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规则,政府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原则管理经济。可以预见,经过3-5年,也就是WTO对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给予的过渡期安排,我国的行业协会必将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必将全面走向国际舞台,并在诸多领域发挥特殊的职能和作用。

2.我国行业协会在反倾销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行业协会的产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其改革与发展,明显滞后于企业,并受政府多方制约。其性质、地位、职能不明确,法制不健全,管理体制与关系不顺,行政化倾向较重,结构不合理,自身建设不到位等等,严重影响了行业协会的健康发展,其应有的职能无法及时发挥。

(1)行业协会的职能定位不明确

目前的行业协会,或偏重于管理而服务不够,或偏重于服务却不到位,不能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我国的行业协会多是伴随政府机构改革自上而下产生的,由政府的各工业管理局改组而成,从行政隶属上、服务对象上、人事上、经费上不免带有以往政府行政管理的色彩,这就造成了行业协会的工作职责在于管理作为会员的企业,而非为会员服务,更谈不上行业自律和行业协调。当然,目前也有部分行业协会是由企业根据自身需要自发组成,为会员服务,这是符合行业协会的发展方向的。

(2)行业协会服务意识不强,权威性不够,职能无法充分发挥

我国许多许多行业协会由于种种原因,为企业服务意识不强,无法在企业中树立威性,应有职能无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管理、自律和价格协调作用不大,约束力不强,导致行业内恶性竞争严重,不利于本行业的健康发展。甚至在有的行业,有些行业协会的服务意识不强,没有威性,国内企业不愿意加入,有的企业甚至在加入后又申请退出的现象。

(3)行业协会的代表性不强

我国的行业协会多是以本部门、本系统的国有企业居多,跨部门、跨系统、跨所有制的较少。而且目前很多行业协会的会员仅限于国有企业,并没有吸收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加入。因此,我国的行业协会有些在会员数量上和行业产量上就缺乏代表性,尤其在有的行业协会中,会员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甚至不足50%,不能够代表本行业的利益,无法在国内、国际上统一行动,“用同一个声音说话”。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行业协会缺乏代表性,就不能代表国内产业直接组织或者发起反倾销调查,也不能代表本行业的利益共同对外交涉或者磋商,维护本行业的整体利益。

(4)行业协会的相关立法不足

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还受到我国相关立法滞后的制约。目前,我国尚未就行业协会问题专门立法,这就无法对行业协会的性质、职能、地位、权利和义务、组织结构等问题加以法律规定,无法解决行业协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使行业协会不能进行有效的运作,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协会的加快发展,并与国际惯例接轨。

(5)行业协会规模小,反倾销法律基础薄弱

目前我国大多数行业协会规模很小,无法胜任当前行业管理的大量工作。甚至有的行业协会只有少数的几个人,而且也是以前政府部门退休或者转业的人员。由于反倾销作为一种新事物,许多行业协会对此认识十分不足,不但没有专门人员负责,而且法律基础也非常薄弱,不了解WTO以及国际惯例做法,无法应用WTO游戏规则,为国内产业服务。

三、行业协会在反倾销工作中扮演积极角色,以维护国内产业的合法权益

1.国外行业协会在反倾销中的作用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国外行业协会组织在保护国内产业,支持国内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协调和管理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价格协调:为了避免出现企业采用低价战略打入国际市场,竞相压价,从而遭到进口国的反倾销调查,不少国家的行业协会协调其行业产品出口价格,确定最低限价等工作,以保护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合理价格,减少国际贸易中的摩擦。

(2)建立反倾销预警系统,及时监控国外产品的进口以及通报国外反倾销动态。国外不少行业协会利用自身优势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监控重点进口产品的变化以及对国内产业的冲击程度,及时发现倾销产品;同时也密切关注国内出口数量、价格、出口国别和地区以及进口国当地的市场状况等等,并及时通报进口国反倾销动态,并采取相应措施,缓解贸易摩擦。

(3)作为反倾销申诉的申请人。从各国的实践看,行业协会作为反倾销提诉人的案件占绝大多数,而以政府反倾销机构或单个企业作为提诉人的情况十分罕见。

(4)协助企业对外应诉。行业协会对国内外企业的生产与销售情况都比较熟悉;行业协会采取联合行动,对反倾销行为的对抗能力明显增强。

(5)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与国外有关行业组织的联系。

(6)代表行业利益,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或者对外游说和交涉工作。

(7)贸易信息和贸易事务等其他服务。

 

关于 的文章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中国产业安全指南网 商务部市场监测网 中国开门化工网 中国经济信息网 WTO信息查询中心
我的钢铁 中国煤炭工业网 产业安全预警网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世博村路300号 联系电话:021-60805512 邮箱: jjyx@sheitc.gov.cn
沪ICP备:2021016245号-2 沪ICP备:2021016245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3506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3506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100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