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方法及实践

发布时间:2007-01-01 点击率:296

摘要:概述了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基础及分析方法,介绍了国内外竞争力评价的开展情况,并参照国外的开展经验就我国现阶段的工作提出了启示性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的程度日益提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产业如何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其关键在于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前提是对竞争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我国的竞争力研究刚刚起步,为保证竞争力评价的科学性与先进性,有必要认真研究借鉴国际上成熟的经验和做法。

1 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基础及分析方法

1.1理论基础

竞争力评价理论随着经济理论的成熟而不断发展。早期是古典经济学的比较优势论,目前国际上应用广泛的主要是创新理论、钻石理论和制度理论。除此之外,在竞争力研究过程中,被引用较多的理论还有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韦伯的价值理论和罗伯特•索洛的长期增长理论等。

1.2竞争力评价的分析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深度的不同,目前被广泛采用的竞争力评价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方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中,较为常用的主要是指标评价法、对标分析法以及经济分析模型法。

1.2.1指标评价法

指标评价法主要指对竞争结果以及影响或决定竞争力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建立系统科学的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为基础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方法,是综合研究一国产业总体的国际竞争力的一种评价方法。这种方法往往通过构建竞争力指数进行竞争力排名,以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评价方法为代表。

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做法为例。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认为,国家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下,与世界各国的竞争比较,所能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发展的系统能力水平。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其企业在特定环境下的竞争,因此,国家竞争力是国家创造一个使企业有竞争力的环境的能力。

1.2.2对标分析法

对标分析法主要是选取不同国家的同类产品进行比较,以评价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伦敦经济学院的萨顿教授的做法为例。萨顿教授形象地称这种方法为“双胞胎法”,通过比较在相似环境下不同品牌的同类产品的表现,评价该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他询问操作人员被作为“双胞胎”的两台不同品牌机器的故障率、修理时间、加工后产品的质量、原材料浪费率等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萨顿教授在研究中选择了49对这样的“双胞胎”样本,以避免小样本带来的偶然性因素。

1.2.3经济分析模型法

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GE)是经济分析模型法的代表,是一种用于经济政策和前景预测的定量分析方法,由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政策研究中心的著名经济学家PeterDixon教授首创。自上世纪70年代起,先后开发出了静态(ORANI)和动态(MONASH)模型,静态数学分析模型的优点是可分析国内各个产业受到各种国内外因素变化时,竞争力会有何影响,发现遭损害影响最大的产业和影响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该模型可对500多个行业或产业进行运算分析。而动态数学分析模型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于上世纪90年代开发的,该模型的优点是分析2个政策变化的历史阶段内,每一年的经济各因素变化及趋势和总体效应评估。同时开发出了这两个数学模型在计算机上运行的GEMPACK计算机软件。

这些模型是分析贸易政策变化、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多双边贸易协议对国内经济运行的冲击效应的有力工具。其主要的功能是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分析整个经济内部的生产和消费结构、以及产业与区域之间的联系,计算某一政策对国内和全球经济的影响(具体体现为GDP、技术发展、劳动生产率、就业、税收政策、贸易平衡、宏观经济等指标),从而为政策的分析和制定提供决策支持。其应用范围主要包括:分析财政政策、贸易政策、微观经济政策、税收变化和其它政策、能源政策、国际环境的变化等的影响。

2 国外竞争力评价的开展情况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一,研发水平不同,特别是政府的支持力度差异较大,因此各国开展竞争力研究的目的、渠道、竞争力信息的使用差距也较大。

2.1研究渠道

目前,国际上开展竞争力的研究渠道主要有3种:一是由官方为主进行的,如英国贸工部,他们在分析行业的最终确定、研究的参与人员、报告的编写方面都是以政府的官员为主的,根据需要也会有相关产业专家参与;二是研究机构自主开展的,例如世界经济论坛和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三是中介组织根据市场需求研发的各类专题报告。

在组织方式方面,均充分利用产业及科研机构等各中介组织的优势进行合作。政府部门也通过外包部分工作(如数据的采集和标准化、报告的编辑印刷等),并与相关咨询机构合作以提高报告水平和效率。经费来源渠道主要与开展研究机构的性质有关。一是政府部门主要利用政府拨款开展研究、外包数据收集整理工作及编制印刷报告。二是科研机构主要利用项目经费开展相关研究。三是中介组织主要通过收取会员企业的会费或大企业的资助进行研究及报告印刷,报告的发行和销售也是其获取经费的一种渠道。

2.2研究目的分类

目前,国际上开展竞争力研究的目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为代表的特定事项评估分析型,主要是通过竞争力评价研究,评估分析国际经济发展变化以及多双边、区域经贸协定多本国经济和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二是以英国贸工部、世界经济论坛、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为代表的竞争信息引导型,通过发布竞争力报告,引导市场经济竞争主体以及各国政府关注竞争态势,改进绩效。三是以哈佛大学波特教授、剑桥大学诺兰教授为代表的企业竞争力研究型,通过对大企业或特定行业的研究,提供竞争力信息咨询。

2.3竞争力评价成果的使用

为确保竞争力评价成果的使用效果,相关机构建立了规范、畅通的研究报告发布模式和渠道。例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英国贸工部、欧盟竞争总司、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都非常重视搭建信息平台的工作,或通过公开发行报告、或通过网络等方式传达相关的信息。特别是英国贸工部的国家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研究成果还直接上报国务秘书和首相办公室,对英国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

2.4有关国家的具体做法

2.4.1美国

美国《1930年关税法》332条规定了竞争力调查制度,但是其并非具有强制性,而是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市场提供指导。美国政府有关国际经济变化及多双边协议对经济影响的调查与评估工作,由国际贸易委员会下属的经济办公室负责。

具有法律效应的美国竞争力调查制度,确立于2002年8月7日正式通过了“贸易促进授权法案”。国际贸易委员会定期对总统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的执行情况及对国内经济影响进行评估。其2104条款名称为“咨询与评估”,具体规定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总统拟签订的、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有关的贸易协定进行评估。

此外,依据《1974年关税法》131条款,总统要求国际贸易委员会调查,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可能导致的关税调整,或按照普惠制某些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免关税进入美国对美国产业和消费者的影响。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开发的USAGE-ITC(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型,专门用来分析经济政策变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该模型是一个分析对美国经济(包括500个行业)影响的CGE模型,ITC运用这个模型定期编撰国际贸易及制度变迁对美国经济影响的调查报告,提交给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成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决定重大事项时评估产业影响的重要依据。该模型也成功应用于美澳自贸区谈判中。

2.4.2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非常注重对本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估,把其作为制定相关经济政策的依据。澳大利亚从事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机构,有政府、高校、以及专业机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澳大利亚产业在国际背景下所受的影响,为不同的对象提出相关建议。自上个世纪70年代起,澳大利亚政府就通过政府相关机构和院校研究机构在不同层面上开展产业竞争力的评估。

借鉴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国际管理开发学院在国际竞争力研究方面所倡导的综合评价方法,重视创建多种经济分析模型,针对不同产业的特点、不同时期的主客观条件和特定的目标,用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来评估国内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无论是莫纳什大学建立的静态和动态计量模型,还是生产力委员会建立的生产力模型都是这方面的典型。

澳大利亚政府机构体系中专门研究和评估产业竞争力的是澳大利亚生产力委员会。该委员会每年年初根据政府内阁提出的题目和委员会自行确定的题目,制定当年要完成的产业竞争力评价计划,经征求有关政府部门意见后确定每个报告的研究要点和范围,报经政府总理或财长批准后,以文件下达任务和相应的经费预算。课题研究由委员会的专员和常务部长负责牵头组织,由生产力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独立完成,一般不委托社会组织或机构,但可以向社会和产业专家咨询或举行研讨会听取意见。生产力委员会所作的竞争力评价报告以其独立、客观的分析、评估和建议,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该委员会每年完成20~30个行业的竞争力分析报告。

2.4.3韩国

韩国政府的产业竞争力调查最早开始于80年代。2001年2月3日,韩国颁布了《关于不正当贸易行为调查及产业损害救济的法律》(2004年1月20日修订),其中第五章是关于产业竞争力影响等调查的内容。第25条规定:“贸易委员会可以对由从外国进口的货物和提供的服务对国内产业竞争力产生的影响、以及贸易协定的缔结和国际贸易制度的变化对国内经济引起的结果等进行调查”。这个规定为其产业竞争力调查提供了法律依据。

韩国的产业竞争力调查经费由国家财政预算拨款,每年约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50万元),每年可以进行4~7个具体产业的调查。韩国产业竞争力调查工作分为2个层次,一是韩国贸易委员会,它主要负责组织工作。二是研究机构,承担具体的产业竞争力调查任务。例如,韩国生活环境试验研究院、产业研究院、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

韩国产业竞争力调查的目的是掌握在国际贸易中外国货物的进口或提供的服务以及国际市场的竞争使本国相关产业受影响的程度,为国家采取相应的贸易救济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也为相关产业建立健全国际市场应对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换言之,韩国开展竞争力调查的目的主要是预防产业受损,增强产业的竞争力,应对环境变化。在实践中韩国贸易委员会已经形成了一套不成文的操作程序,主要如下:

需求调查→选定优先产业→公告→研究机构提出申请→研究方案的评价和选定→确定研究范围→开展调查→提交调查报告→评估和发布调查报告。

竞争力调查报告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三方面:一是给行业和企业参考。通过报告,可以知道某个产业的变化状况,可以帮助企业建立长期的投资计划,相关产业可以依据报告调整经营战略。二是政府可以参考调查报告的资料和结论调整产业和贸易政策,贸易委员会可能将报告利用于下次的竞争力调查,但贸易委员会的官员强调,韩国竞争力调查并不直接导致贸易救济措施,也不会直接影响韩国政府制定法律法规。三是研究用,供科研机构在开展各项研究作参考。

3 国内竞争力评价的开展情况

在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开展产业国际竞争力调查工作,对于全面评估我国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状况,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意义重大。在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建设的基础上,商务部于2003年启动了产业国际竞争力调查与评价工程,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积极推动产业国际竞争力调查的立法工作。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正依据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贸法》起草《产业竞争力调查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该《规则》的宗旨在于评估国际经济变化、多双边条约以及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国际服务贸易对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规则》将包括调查事项、法律行为主体、调查申请、调查程序、产业竞争力评估和相应的救济措施等内容。

二是商务部正式启动了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试点工程。首批选择了汽车、磷肥2个产业为切入点,报告完成后,于2004年12月21日召开了《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座谈会。课题研究成果为制定入世后过渡期的汽车产业政策提供了基础性产业经济评估,上报国务院领导后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2004年11月,商务部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一起,启动了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调查与评价工程,目前这项工作还在开展之中。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适时发布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2004年4月,在厦门召开了“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研讨会”,2004年9月,在第八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召开了首届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研讨会,引起了国内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同时在《国际商报》上开辟了产业国际竞争力资讯专栏,内容主要为竞争力研究的进展和成果以及相关动态信息,为政府、产业和企业决策提供了信息参考。

我国入世后,借鉴国际通行规则,政府、有关科研机构以及大型企业都积极开展了竞争力调查工作,但是离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吴仪副总理强调指出:“商务部承担着发布产业竞争力动态,指导并协调国内产业安全工作的职责,要把指导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4 国外的经验给我国开展竞争力调查工作的启示

4.1重视竞争力调查与评价,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议事日程

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经验来看,竞争力调查与评价既是政策制定部门确定其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其引导本国和全球企业获得成功和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处于入世后过渡期,随着承诺的逐步履行,许多产业面临着潜在威胁。针对国际环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调查与评价我国重点敏感产业国际竞争力,探索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和方法已迫在眉睫。我国应参照国外成熟经验,加快我国产业竞争力调查与评价体系的建设。

4.2尽快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完善组织和经费保障

根据国际通行做法,产业国际竞争力调查与评价属于公共产品,是政府为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提高国民福利水平而进行的工作。以英国贸工部商业司为例,其从事竞争力研究的人员编制为300人。经费主要利用政府拨款。鉴于我国开展竞争力评价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所需经费建议纳入中央财政专项预算,确保工作资金的落实。政府应负责确定跟踪评价的战略产业和优势产业,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自主或指导开展重点产业的调查与评价,积极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并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强化与研究机构的合作。

4.3建立数据收集渠道和竞争力信息平台,重视研究成果的应用

根据国外的经验,开展产业竞争力评价需要有符合国际惯例的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畅通的调查网络,这也正是我国目前经济运行与调控体系的薄弱环节。为准确评估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由政府主管部门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数据收集体系,掌握国外相关数据,搭建产业国际竞争力信息平台。要积极运用竞争力评价的成果,发布竞争力动态信息,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签订多双边协定、评估重大国际经济变化对国内产业的影响服务。同时,积极通过提供产业国际竞争的态势分析,为行业和企业投融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4.4依据《外贸法》,适时启动产业国际竞争力调查

美国、韩国等国家还将产业国际竞争力调查与评价法制化,将其作为调整经济政策和发起贸易救济措施的基础性信息。参照国外立法经验,我国修订后的《外贸法》中已规定,针对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国际服务贸易对国内产业及其竞争力的影响,可以发起产业国际竞争力调查。这项法律的实施,为开展产业国际竞争力调查与评价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针对基础研究发现的问题,商务部可以应企业和行业的要求发起或主动发起竞争力调查,为政府决策和签定多双边、区域协议,以及采取相关措施提供评估和背景资料。

 

 

关于 的文章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中国产业安全指南网 商务部市场监测网 中国开门化工网 中国经济信息网 WTO信息查询中心
我的钢铁 中国煤炭工业网 产业安全预警网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世博村路300号 联系电话:021-60805512 邮箱: jjyx@sheitc.gov.cn
沪ICP备:2021016245号-2 沪ICP备:2021016245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3506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3506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100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