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化工园区管理模式及产业发展模型探析

发布时间:2011-06-10 点击率:179

我国化工园区的开发、建设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形成发展过程具有独特性,受历史影响较大,在管理模式中,政府型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适用于经济不太发达或缺乏开发、运作经验的地区;公司型适用于经济发达,与国外交流多、信息灵的地区采用;混合型则适用于上述两种情形之外的广大中等发达地区。在产业发展模型中,化工园区决策部门要根据园区所在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产业发展模型,用战略眼光规划和建设化工园区。

一、我国化工园区发展概况

我国开发区的兴起以1980年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为标志,其后全国各地经济技术开发区相继建立,再后其他各种专业类型的开发区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化工园区、旅游度假区、保税区等也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到2010年末,国务院已先后批准了88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568个省级开发区,加上市级、县级的开发区总数已逾4000多个。其中,化工、石化为其主导产业的各类开发区全国共有390个,这些园区通称为化工园区。

(一)特点

如果开发区的主导产业有两个以上(其中包含化工产业),那么化工产业部分就是开发区中的一园;如果开发区被规定只允许发展化工产业,那么这个开发区就叫化工园区。应该说我国化工园区的设立是在开发区的建设热潮中发展起来的,但它的发展主要以石油化工的发展为依托,具有独特的内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园内产品关联性强。由于化工行业的特点是产品链长,关联度高,上道工序的产品常常是下道工序的原料,生产装置可以通过管道链接。化工园区的建设不仅可节省原料运输费用,而且将相互关联的化工装置或企业集聚在一起,有利于生产控制、安全操作,有利于“三废”的集中治理,能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是存在潜在高危性。由于化工产品的性质,决定了化工园区具有潜在高危性,化工园区内化工企业集中,易燃、易爆、有毒等重大危险源众多,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十分严重。因此,化工园区的安全管理显得极其重要,各化工园区都建有事故池,将事故预案、应急指挥中心等安全消防措施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是园区资源、耗能需求大。化工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投入巨资才能使一套石化装置建成投产,相应对资源、能源的消耗量较大,这就要求化工园区内上下游企业合理布局,上下游产品连接成链,关联产品复合成网,资源实现综合利用。通过应用化工系统工程的方法,优化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使之高度集成,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产品、副产品的产业共生链网,以达到环境友好,资源、能源与原材料等的最优化利用。化工园区逐渐成为我国实施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

(二)存在问题

我国化工园区的开发、建设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只有20多年时间,发展还是很快的,对吸引外资、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毋庸置疑,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科学统一规划,产品结构雷同,招商引资门槛低,持续发展能力差,安全环保压力大,原料获取困难,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力量,园区开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

二、影响化工园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

通过总结分析先进园区的典型经验,可以得出“体制、环境、产业”是影响化工园区发展的三个最关键因素。

(一)体制

体制对化工园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可以说,一个园区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对生产要素的吸引能力和优化配置能力如何,归根到底取决于体制。有一个好的体制,即使没有资金、人才和技术,也可以吸引过来;相反,没有好的体制,即使有资金、人才和技术,也会流失。

这里所说的体制包括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是指园区管理机构所具有的政府管理功能及其制度特征;经济管理体制是指园区作为一个经济主体进行运作和经营所拥有的经济组织功能及其制度特征。

(二)环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历史进程深化,环境已成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和最终体现。化工园区是特殊的开发区、经济发展区,对内外资企业的吸引力不仅来自优惠的政策,更重要的是宽松的发展环境和优质的社会服务。环境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之分。硬环境主要包括港口和交通道路、园区基础设施、通讯设施、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建设、舒适宜人的居住条件,甚至产业集群的集聚度等。软环境主要包括富有吸引力的投资政策、高效廉洁的公共服务、丰富的文化内涵等等。

(三)产业

产业是指园区的产业定位,这对园区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一旦确定就很难轻易转变。进行科学的产业定位,首先要发扬特色优势。要对该地区资源禀赋比较优势进行分析,突出产业特色,错位发展,分析相邻区域的化工园区,避免产业趋同和重复建设。其次要重视产业集聚发展。化工园区建设要依据“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结合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促进优势产业、关联企业和相关保障要素集约建设,形成主导产业明确、关联产业集聚、资源设施共享、污染治理集中、废物循环利用的集中发展区。

三、我国化工园区管理模式分析

管理模式是管理体制的具体体现。我国的大部分化工园区,管理模式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三种:即政府型、混合型、公司型。

(一)政府型管理模式

政府型管理模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纵向协调型”管理模式,另一种是“集中管理型”管理模式。

“纵向协调型”管理模式由所在城市的政府全面领导园区的建设与管理,设置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原政府行业或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园区内各类企业的行业管理和日常管理仍由原行业主管部门履行,管委会只负责在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不直接参与园区的日常建设管理和经营管理。所在区县政府负责园区内的公安、消防、卫生、网点等的管理。

“集中管理型”管理模式由市政府在园区设立专门的派出机构——管委会全面管理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应的行政职能。管委会可自行设置规划、土地、项目审批、财政、税务、劳动人事、工商行政等部门,可享受城市的各级管理部门的权限,同时也接受主管部门必要的指导和制约,真正体现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特点。

(二)协作型管理模式

协作型管理模式(也称混合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政企合一”模式,另一种是“政企分开型”管理模式。

“政企合一”模式就是在管委会下设一个开发公司,管委会负责决策、职能管理以及服务性工作,而开发公司则负责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这种开发公司尽管是经济实体,但管理行为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行政性的。管委会和开发公司在人员设置上相互混合,负责人通常是互相兼任,即是通常所说的“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政府的管理具有双重性质,不仅行使审批、规划、协调等行政职权,同时还负责资金筹措、开发建设等具体经营事务,而开发公司和专业公司基本上没有自我决策权。

“政企分开型”管理模式是管委会作为地方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政府管理职权,不运用行政权力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只起监督协调作用,而开发公司作为独立的经济法人,实现企业内部的自我管理,从而实现政府的行政权与企业的经营权相分离。政企分开模式,目前为我国大多数园区所采用。根据具体情况不同,又可分为三种类别,如表1所示。

(三)公司型管理模式

公司型管理模式又被称为企业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以企业作为园区的开发者与管理者。目前在县、乡(镇)级的园区中使用较多,县、乡政府并不设立派出机构,而是通过建立开发公司作为经济法人,组织区内的经济活动,并承担部分政府职能,如协调职能等。总公司直接向所在地区政府负责,实行承包经营,担负土地开发、项目招标、建设管理、企业管理、行业管理和规划管理等职能,而园区的其他管理事务,如劳动人事、财政税收、工商行政、公共安全等,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

(四)三种管理模式的比较

政府型:在园区建设的早期,往往采取政府型的管理模式,以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和工作力度,进行建设初期的资源投入和规划。

混合型:园区逐渐进入正常运营和管理阶段后,混合型管理模式更加适用。在政企分开的管理模式下,管委会不直接运用行政权力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只起监督协调作用;开发公司作为独立的经济法人,实现企业内部的自我管理。混合型模式兼顾了行政职能和效益目标。

公司型:公司型的管理模式更适合于成熟的园区。以利润和服务为导向的公司型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运营效率,建立根植性网络,提升园区竞争力。

四、我国化工园区产业发展模型及趋势

(一)龙头企业带动型

化工园区中存在一家或几家大型龙头企业,许多中小型企业分别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其产品为投入而延伸产品链,或者利用其副产品为原料进行生产运营,从而形成一种相互关联的工业共生网络。在很多情况下,各核心企业之间也会通过化工物料或副产品的交换建立简单的工业共生关系,但它们与其他中小型企业的业务关系广泛,合作企业非常多,如有多个核心企业,他们之间并不一定存在非常强的依赖性。

(二)产品关联共生型

化工园区内各个结点企业处于上下游或寄生关系形成网络组织,结点企业自我结合与调节以维持整个共生组织的运行。参与网络的中小型企业,组织结构相对灵活,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组织关系,实现网络的运作。

(三)科研技术推进型

科研技术推进型化工园区的特点在于,通过园区与科研机构合作建设,政府与科研机构保持良好互动,或者只受科研机构主导,发展高科技产业。科研机构与产业园区进行合作,或者由高校和科研机构主导建设园区,能更好地推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对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生产方式具有促进意义。

(四)产业发展模型趋势

三种产业发展模型经过完善融合,将最终形成如图8所示的化工园区发展形态。

五、结论与建议

我国化工园区形成过程具有独特性,受历史影响很大,在管理模式中,政府型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适用于经济不太发达或缺乏开发、运作经验的地区;公司型适用于经济发达,与国外交流多、信息灵的地区采用;混合型则适用于上述两种情形之外的广大中等发达地区。

在产业发展模型中,化工园区决策部门要根据园区所在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产业发展模型,用战略眼光规划、建设化工园区。龙头企业带动型适用于地区内有大型石化项目或者企业集团,对中下游企业带动能力比较强;产品关联共生型适用于产业基础较好,几个相互关联的中小企业以集聚式抱团发展的地区;科研技术推进型适用于在人才资源集中、科研力量雄厚、创新条件优越的地区。

总体来说,每一种管理模式、产业发展模型都有优点,也有不足的地方,很难讲那一种模式或模型是最好的,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只有从当地实际出发的化工园区管理模式、产业发展模型才是值得推崇的。

关于 化工园区 的文章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中国产业安全指南网 商务部市场监测网 中国开门化工网 中国经济信息网 WTO信息查询中心
我的钢铁 中国煤炭工业网 产业安全预警网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世博村路300号 联系电话:021-60805512 邮箱: jjyx@sheitc.gov.cn
沪ICP备:2021016245号-2 沪ICP备:2021016245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3506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3506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100000104